[实用新型]一种气体检测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89839.6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3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轺;曹其丰;马淑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47/00;G01N33/00;G01N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检测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测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机体的一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侧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夹板的一表面接触连接有采集盒,采集盒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盖板,采集盒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吸气泵,吸气泵的表面设有吸气管和出气管,该气体检测无人机设置的夹板具有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的功能,可以快速的固定大小不同的采集盒,提高了采集盒的装拆便利性,并且采集盒通过设置的连接管和导流管可以一次性对不同高度位置的空气进行采集,大大的降低了无人机的飞行时长,提高了气体采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体检测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目前,在进行高空气体检测采样时,需要使用无人机将采集盒带动高空进行采样,但是在采集盒与无人机装拆过程中,较为繁琐费时,而且采集盒的尺寸需要有一定限制才便于与无人机组装,适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并且现有的采集盒大都无法一次性采集多个不同高度的空气样本,需要无人机频繁更换采集盒,而且反复升降,大大的增加了无人机的飞行时长,降低了气体采集检测效率,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气体检测无人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检测无人机,该气体检测无人机设置的夹板具有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的功能,可以快速的固定大小不同的采集盒,提高了采集盒的装拆便利性,并且采集盒通过设置的连接管和导流管可以一次性对不同高度位置的空气进行采集,大大的降低了无人机的飞行时长,提高了气体采集检测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检测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一表面接触连接有采集盒,所述采集盒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盖板,所述采集盒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的表面设有吸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有等间距分布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侧面接触连接有固体吸附剂,所述采集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排气管,该气体检测无人机设置的夹板具有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的功能,可以快速的固定大小不同的采集盒,提高了采集盒的装拆便利性,并且采集盒通过设置的连接管和导流管可以一次性对不同高度位置的空气进行采集,大大的降低了无人机的飞行时长,提高了气体采集检测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一表面与安装板的一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盖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一表面与隔板的端面接触连接,所述密封垫的形状为圆柱形,密封垫采用弹性耐挤压橡胶制成,不仅具有密封的作用,而且弹力使得盖板具有防松动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的宽度与相邻的隔板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支撑网的一表面与固体吸附剂的一表面接触连接,设置的支撑网不仅可以固定固体吸附剂的安装位置,而且方便过滤后的空气排出固体吸附剂。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长度尺寸不同,所述控制阀为智能控制阀,且控制阀配备有控制器,设置的控制阀可以通过无线遥控自动开启,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对各个导流管进行开启和关闭,方便不同高度的采集空气通过不同的导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均为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第一伸缩杆可以带动夹板上下移动,第二伸缩杆可以带动夹板水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柱,且每个夹板的底部设有对称的两个缓冲柱,缓冲柱可以在无人机降落时降低冲击力,具有缓冲减震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89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