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损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94657.8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74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之冰;魏康军;彭旭涛;刘立隆;张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卡法时(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00 | 分类号: | E01B9/00;E01B9/60;E01B9/62;E01B9/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张佑富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损 加固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铁路钢轨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损加固装置,应用于钢轨,无损加固装置包括夹持构件、第一垫设构件、第二垫设构件、第三垫设构件、第一鱼尾板、第二鱼尾板、辅助施力构件及施力顶紧构件,两个鱼尾板分别设置于钢轨的两侧;夹持构件包括形成夹持腔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钢轨穿设于夹持腔;第一夹持部通过第一垫设构件和第二垫设构件夹持于第一鱼尾板的一侧;第二夹持部通过第三垫设构件夹持于第二鱼尾板的一侧;辅助施力构件设置于第一夹持部的安装凹槽;施力顶紧构件的一端能穿过第一夹持部及辅助施力构件抵靠于第二垫设构件,且其与辅助施力构件螺纹连接。可见,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以及便于拆装的钢轨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钢轨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损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钢轨的加固装置包括夹持箱体1’、契铁2’、紧固螺栓3’(外六角螺栓)、活动支撑4’以及连接螺栓5’(内六角螺栓)等结构,这种无损加固装置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具有契铁2’以及螺栓,因而零部件多,现场组装不便,模具成本投入大,此外,箱体1’和契铁2’较大、较重,安装不便;第二、紧固螺栓3’紧固需要水平加力,施工人员弯腰施力,施力不便,劳动强度大;第三、由于箱体1’对契铁2’具有较大的夹紧力,当紧固螺栓螺栓3’松动后,契铁2’在巨大的夹紧力的作用下极其容易弹出,击打火车,引起安全事故,此外,在拆卸过程中,弹出的契铁2’也容易砸伤工人;第四、整个加固结构依靠紧固螺栓3’紧固,‘紧固螺栓3’容易出现松脱的问题,此外,在火车通过时,连接螺栓5’受到的剪切力非常大,容易断裂。
因而面对上述问题,急需研发一款安全可靠、轻量、便于安装、适用范围广的钢轨加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损加固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急需研发一款安全、轻量、便于安装、适用范围广的钢轨加固装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损加固装置,应用于钢轨,所述无损加固装置包括:夹持构件、第一垫设构件、第二垫设构件、第三垫设构件、第一鱼尾板、第二鱼尾板、辅助施力构件以及施力顶紧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鱼尾板设置于所述钢轨的一侧,所述第二鱼尾板设置于所述钢轨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形成夹持腔,所述钢轨、所述第一鱼尾板和所述第二鱼尾板均穿设于所述夹持腔;
所述第一夹持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垫设构件和所述第二垫设构件夹持于所述第一鱼尾板的远离所述钢轨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三垫设构件夹持于所述第二鱼尾板的远离所述钢轨的一侧;
所述第一夹持部形成有安装凹槽,所述辅助施力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所述施力顶紧构件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夹持部以及所述辅助施力构件抵靠于所述第二垫设构件,且所述施力顶紧构件与所述辅助施力构件螺纹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构件包括沿着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夹持构件和第二夹持构件,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夹持臂和第四夹持臂,且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形成了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四夹持臂形成了所述第二夹持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的靠近所述第三夹持臂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三夹持臂的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避让槽,且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围设成用于避让所述施力顶紧构件的第一避让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设构件包括第一分垫设部和第二分垫设部,所述第一分垫设部以及所述第二分垫设部均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第二垫设构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形成的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卡法时(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卡法时(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94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不易生锈的圆盘剪刀片
- 下一篇:一种复合袋无溶剂复合机的收卷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