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咽瘘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94967.X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12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孙静;商晓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临床医学研究所;青岛市医学影像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徐松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咽瘘口 持续 引流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咽瘘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该咽瘘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破碎组件和引流组件,医护人员可以先将引流管移动至患者的咽瘘口处,当双轴电机启动时可以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同时双轴电机另一端可有带动斜面转板进行转动,当斜面转板上的凸缘与升降杆的底部接触时,会将升降杆以及传动板同步抬升,当斜面转板转至其上的凹缘面与升降杆的底部接触后,会使传动板下移,使得活塞板进行往复升降,当活塞板上移时随即产生负压,可将组织液通过引流管吸至第一箱体中,通过搅拌杆对组织液中的固体物质进行破碎,进而增加了引流效果,防止组织液中的固态物质发生堵塞,从而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咽瘘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咽瘘是指唾液或脓液蓄积于皮下组织,可以使咽腔与皮肤之间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唾液或食物可经此向外溢出,咽痿又称咽皮痿,常发生于喉癌或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具体表现为下咽、食管腔与皮肤相通成窦道,唾液或食物经此向皮肤外溢出,形成皮肤瘘。其发生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医患关系,甚至会因动脉破裂及败血症等危及生命,咽瘘患者伤口渗液多、伤口潮湿,咽瘘伤口处于开放状态,需要使用负压引流装置,但是现有的咽瘘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结构比较单一,引流效果较差,引流效率比较低,且组织液中的固态物质不及时清理容易发生堵塞,给使用带来不便,降低了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咽瘘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咽瘘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效果较差,组织液中的固态物质不及时清理容易发生堵塞,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咽瘘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破碎组件和引流组件。
所述破碎组件包括第一箱体、双轴电机、搅拌杆、斜面转板和引流管,所述双轴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一侧,所述搅拌杆与所述第一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与所述双轴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斜面转板与所述双轴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所述引流组件包括支架、升降杆、传动板、第一弹性件、第二箱体、活塞板和排液口,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与所述斜面转板相接触,所述传动板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板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传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所述活塞板与所述传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板与所述第二箱体滑动连接,所述排液口与所述第二箱体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需要使用该装置时,医护人员可以先将引流管移动至患者的咽瘘口处,随后启动双轴电机,搅拌杆与第一箱体转动连接,搅拌杆与双轴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斜面转板与双轴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引流管与第一箱体连通,当双轴电机启动时可以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同时双轴电机另一端可有带动斜面转板进行转动,升降杆与斜面转板相接触,传动板与支架滑动连接,传动板与升降杆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支架一侧,第一弹性件与传动板固定连接,活塞板与第二箱体滑动连接,当斜面转板上的凸缘与升降杆的底部接触时,会将升降杆以及传动板同步抬升,当斜面转板转至其上的凹缘面与升降杆的底部接触后,会使传动板下移,使得活塞板进行往复升降,当活塞板上移时随即产生负压,可将组织液通过引流管吸至第一箱体中,通过搅拌杆对组织液中的固体物质进行破碎,进而增加了引流效果,防止组织液中的固态物质发生堵塞,从而提高了实用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箱体一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万向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箱体一侧设置有底板,底板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万向轮可以对该装置进行移动,提高了便捷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箱体一侧设置有消毒箱,所述消毒箱与所述第一箱体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箱体一侧设置有消毒箱,医护人员可以将消毒液倒入消毒箱中,然后对第一箱体进行消毒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临床医学研究所、青岛市医学影像中心),未经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临床医学研究所、青岛市医学影像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94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陶瓷粉末生产用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