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行对数据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10829.6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53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臻;邹明;丁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6 | 分类号: | H01B11/06;H01B1/02;H01B7/02;H01B3/44;H01B7/17 |
代理公司: | 长沙大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6 | 代理人: | 刘若兰 |
地址: | 411104***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数据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行对数据电缆,包括缆芯和依次包裹于缆芯外部内屏蔽层、外屏蔽层、包带层和护套层,所述缆芯由两个平行线对绞合而成并添加填充,所述平行线对由两直放成对的绝缘线芯外部包裹铝复合带层形成,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导体和包裹于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中数据电缆采用镀银铜导体,导体电阻小、衰减小,绝缘采用发泡聚乙烯,质量轻,使得电缆的数据传输衰减小、速度快,同时绝缘线芯设计为平行对,避免了绞合绞距的出现,减小了电缆数据传输的衰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行对数据电缆。
背景技术
在光纤化普及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接入网的用户线仍将以金属缆为主。金属缆主要包括全塑电缆、同轴电缆和数据电缆三种。其中,数据电缆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宽带接入网的传输媒体,它具有制造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便于网络升级的优点,主要用于大楼综合布线、小区计算机综合布线等。
目前,普通数据电缆存在如下情况:(1)普通产品采用镀锡铜线作为导体,导体电阻大,导致产品衰减大。(2)普通产品采用聚氯乙烯材料作为绝缘,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大,导致产品的衰减大,降低了产品的传输能力。(3)普通产品采用双绞结构,容易造成绞距不均匀而产生衰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数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平行对数据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行对数据电缆,包括缆芯和依次包裹于缆芯外部内屏蔽层、外屏蔽层、包带层和护套层,所述缆芯由两个平行线对绞合而成,为使缆芯圆整,添加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平行线对由两直放成对的绝缘线芯外部包裹铝复合带层形成,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导体和包裹于导体外部的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导体采用实芯镀银铜单线。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发泡聚乙烯。
优选的,所述铝复合带层由重叠绕包的铝塑复合带形成,重叠率不小于20%,绕包时铝面朝外。
优选的,所述内屏蔽层由一层双面铝塑复合带绕包形成,绕包重叠率不小于25%。
优选的,外屏蔽层由镀锡铜线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85%。
优选的,所述包带层由一层发泡聚丙烯带绕包而成,绕包重叠率不小于25%。
优选的,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平行对数据电缆采用镀银铜导体,导体电阻小,传输衰减小,信号损耗小,数据传输快。
2、本平行对数据电缆的的绝缘层采用介电常数低(约为1.4) 密度轻的发泡聚乙烯,减轻了电缆的重量,电缆数据传输衰减小,电缆数据传输速度快(可达15G),能够与设备的阻抗进行匹配(标称特性阻抗=150Ω)。
3、本平行对数据电缆的绝缘线芯以平行对线形式存在,并通过铝塑复合带层包裹,避免了绞合时绞距的出现,减小了电缆数据传输的衰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平行对数据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绝缘层;3、铝塑复合带层;4、填充;5、内屏蔽层;6、外屏蔽层;7、包带层;8、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10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生儿头部可调节的护理枕
- 下一篇:一种高效带高密减薄散热齿结构的变压器箱体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