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压式超压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17733.2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16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康全礼;任明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盛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7/02 | 分类号: | G01L7/02;G01L19/1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孙悦 |
地址: | 230094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式超压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压式超压监测装置,装置本体内包括超压腔、压力腔和欠压腔,压力腔内设有通气口和横隔板,横隔板下方放置有供气装置,装置本体外面设有警示灯;超压监测机构中超压弹簧的活动端设有第一垫板,其与分隔板远离压力腔的一侧抵触相接,欠压弹簧的活动端贯穿通孔且固定有第二垫板,其与分隔板位于压力腔内的一侧抵触相接,与第一垫板相对应的第一位移感应器固定于超压腔内,与第二垫板相对应的第二位移感应器固定于压力腔内;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转换处理器与第一位移感应器、第二位移感应器和警示灯电性连接,数据转换处理器的下方设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小巧轻便,灵敏度高,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压式超压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压力是工业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控制,过低或过高的压力不但会影响生产的效率,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故障,甚至是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工业控制中进行超压监测是必要的。
目前市场上有关的超压监测装置结构单一,例如,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165025Y的“监测轮胎气压的显示报警装置”整体结构单一,其监测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正是由于市场上并没有成熟的超压监测装置,因此对超压监测装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专利提供一种气压式超压监测装置,创造性地设置了超压腔、压力腔和欠压腔,并且配合设置了超压监测机构及数据处理模块,通过预设压力腔的压力,即向超压腔和欠压腔内充入预设的压力,在监测过程中,仅仅通过向压力腔内通入待测体系的空气,在超压监测机构及数据处理模块的分析及处理下,即可得到待测体系内的压力值,并通过超压监测机构进行预警提示,以便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领域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超压监测灵敏度高且实用性强的气压式超压监测装置。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压式超压监测装置,包括
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具有中空的壁腔,用于放置各类连接的导线,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分隔板,且所述分隔板垂直于装置本体的顶板和底板,两个分隔板上均设有通孔,两个分隔板将装置本体的内部分为超压腔、压力腔和欠压腔,且所述压力腔位于超压腔和欠压腔之间;所述压力腔内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上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有通气阀;所述压力腔内远离通气口的一侧设有水平的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与两分隔板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放置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上设有第一供气口和第二供气口,且所述第一供气口通过带有第一供气阀的第一供气管与超压腔相连接,所述第二供气口通过带有第二供气阀的第二供气管与欠压腔相连接;所述装置本体外表面的上方设有警示灯;
超压监测机构,所述超压监测机构包括超压弹簧、欠压弹簧、第一位移感应器和第二位移感应器,所述超压弹簧固定于超压腔内远离分隔板的一侧,所述超压弹簧的活动端固定有第一垫板,且所述第一垫板与分隔板远离压力腔的一侧抵触相接;所述欠压弹簧固定于欠压腔内远离分隔板的一侧,所述欠压弹簧的活动端贯穿通孔且固定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与分隔板位于压力腔内的一侧抵触相接;所述第一位移感应器固定于超压腔内,且所述第一位移感应器与第一垫板相对应,所述第二位移感应器固定于压力腔内,且所述第二位移感应器与第二垫板相对应;以及
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转换处理器,所述数据转换处理器固定于超压腔/欠压腔的一侧,且所述数据转换处理器通过导线与第一位移感应器和第二位移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处理器与警示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处理器的下方设有控制器,且所述数据转换处理器和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通气阀、第一供气阀和第二供气阀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设置于分隔板的中央。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上靠近分隔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通孔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内设有通气滤网,且所述通气滤网设置于通气阀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盛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盛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17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