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铝合金熔炼的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22288.9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5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啸;应姿芝;陈应文;何红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亨达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9/00 | 分类号: | F27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沈小青 |
地址: | 3242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铝合金 熔炼 温度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铝合金熔炼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熔炼炉,熔炼炉的一侧设置有盛料箱,盛料箱与熔炼炉之间设置有上料装置,上料装置的一端固定于盛料箱的一侧,上料装置的另一侧设置于熔炼炉的顶端,且其末端顶部设置有红外线温度监测装置,通过设置的上料板和红外线温度监测装置,使用者可以通过红外线的温度监测驱动底部的驱动马达,将顶端的降温料分批次放入其中,较于现有的降温方式,分段放入炉内,可以起到在保持第一下料之后的较高温度下,再进行加热,之后再进行二次下料,将炉内的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极大的减小了能量损耗,实现节能降耗的效果,且配合红外线温度监测装置,可以对炉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炼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铝合金熔炼的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熔炼是一个动词,指将固体金属用加热炉熔化成液体并调质,它亦是铸造生产工艺之一,熔炼也有熔化炼制等意思,在现代的冶金工业中生产效率加快的同时带来的是冶炼温度的提高,冶炼炉出料温度也随之提高,初加工产品的散热降温工作也十分重要。
在中国专利CN201921078556.7中,介绍了一种高效快速熔炼降温设备,其中通过排料管、熔炼炉、回液管、进液管、循环泵、吸热循环管、旋转杆、驱动电机、风扇叶、散热板、散热片和散热循环管,可使设备达到散热高效快速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熔炼降温设备不具备散热高效快速的功能,在对冶炼车间仅仅使用散热风扇对炉体进行散热,冷却效果不佳,炉体内出料温度难以控制,后续加工冷却过程较长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然而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该结构内使用大量的风冷和液冷结构,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耗能明显,不适用于现在节能降耗的趋势,铝合金熔炉内常见的为降温料方法,其具有成本较低,效果明显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降温手段产生的能量消耗较为严重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铝合金熔炼的温度控制装置,较于现有的降温方式,分段放入炉内,可以起到在保持第一下料之后的较高温度下,再进行加热,之后再进行二次下料,将炉内的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极大的减小了能量损耗,实现节能降耗的效果,且配合红外线温度监测装置,可以对炉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使用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铝合金熔炼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熔炼炉,所述熔炼炉的一侧设置有盛料箱,所述盛料箱与熔炼炉之间设置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一端固定于盛料箱的一侧,所述上料装置的另一侧设置于熔炼炉的顶端,且其末端顶部设置有红外线温度监测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盛料箱的一端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红外线温度监测装置的一端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盛料箱的一侧开设有上料口,所述盛料箱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贯穿盛料箱的底端与上料盘固定连接,所述上料盘为上升螺旋结构,且其与地面的倾斜度小于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料装置中包括外箱和上料板,所述上料板设置于外箱内,所述上料板为中空的回型结构,所述上料板中部空心处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设置有多组齿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曲杆的中部活动设置,所述曲杆的两端均与支座活动设置,且前端所述支座设置有驱动马达,每组所述支座均固定于外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板的一侧为圆角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料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多组卡槽,且每组所述卡槽均位于两组齿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红外线温度监测装置的前端设置有探头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箱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的一端与驱动马达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亨达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亨达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222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推动带联动结构锁体
- 下一篇:循环式厌氧发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