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钢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60706.3 | 申请日: | 2021-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04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李雁;陈浅然;刘礼军;林杰生;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8 | 分类号: | E02D5/28;E02D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钢管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型钢管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一端为插桩口、另一端为接桩口,所述插桩口的内壁与接桩口的内壁相齐平,所述插桩口的内壁设有插桩件,所述插桩件的外壁与接桩口的内壁相齐平。本申请具有提高桩体的成桩质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型钢管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型钢管桩施工在既有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上加固工程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各参建方对加固工程质量越来越重视,微型钢管桩加固技术社会效益凸显。
在既有建筑加固工程中,单根微型钢管桩的桩长一般为20~30m,受桩长和既有室内空间限制,需通过多节钢管接驳来实现设计桩长,一节桩体的长度一般为2~2.5m,接桩数量非常庞大,接桩工序虽然很小,却往往成为影响微型钢管桩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微型钢管桩常常依据经验选择常规的外套管接桩作为微型钢管桩接桩方式,具体操作方法为:将两根规格相同的管桩同向排列,令两根管桩的管孔相对齐,并使两根管桩相互靠近的端面相抵紧,然后在两根管桩的拼接处外壁套设一个外套钢管,再在外连接套的两端与两根管桩的连接处进行焊接,通过这种方法固定的管桩通常存在如下弊端:桩体与外套管的焊缝长耗时长,成本高;外套钢管合拢难,不易校正钢管垂直度;投放钢管时易受阻,容易引起塌孔、卡管、偏管等缺陷,从而导致最终的成桩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桩体的成桩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型钢管桩。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型钢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钢管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一端为插桩口、另一端为接桩口,所述插桩口的内壁与接桩口的内壁相齐平,所述插桩口的内壁设有插桩件,所述插桩件的外壁与接桩口的内壁相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桩时,令两个桩体的轴线相重合,并将其中一个桩体上的插桩件插入另一个桩体的接桩口中,由于插桩件的外壁与接桩口的内壁相齐平,因此两个桩体之间不易发生偏移,可减少塌孔、卡管、偏管等现象,从而提高最终的成桩质量。
可选的,所述插桩件的延伸方向与桩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桩件插入另一个桩体的接桩口后,插桩件能沿着插桩件的延伸方向继续插入接桩口内,从插入接桩口到两个桩体相拼接的过程中,插桩件能持续对两个桩体起到限位的作用,使两个桩体接桩的位置误差减少,从而提高桩体的成桩质量。
可选的,所述插桩件的厚度大小与桩体的厚度大小相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插桩件的结构稳定性接近于桩体,可提高插桩件的刚度,提高接桩后桩体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插桩件的延伸长度范围为200~3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范围内的插桩件的延伸长度足以令桩体在接桩的过程中与另一个桩体相互限位,不易发生桩体之间的偏位。
可选的,所述插桩件伸出插桩口的长度范围为100~15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伸出插桩口的部分与桩体的内壁相固定,使插桩件具有良好的受力点。
可选的,所述插桩件的设置数量不低于两个,所述插桩件绕桩体的轴线周向分布在插桩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节省插桩件生产用料的同时,还能使桩体接桩时与其他桩体的拼接处切向受力均匀。
可选的,所述插桩件为钢板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插桩件具备良好的刚度,从而不易发生形变。
可选的,所述插桩件与桩体呈一体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建科建筑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60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