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复合绝缘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63714.3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47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滕国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H01B17/38 | 分类号: | H01B1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绝缘子 装置 | ||
一种带弹簧片的防脱复合绝缘子装置,由金具、弹簧片Ⅰ、弹簧片Ⅱ、止脱环Ⅰ、止脱环Ⅱ和复合绝缘子芯棒组成,金具为中空的圆形空心管,中空的圆形空心管的长度为70~90毫米,一端设有连接拉柄,另一端开口,在金具开口端的内圆面上设有圆形凹槽Ⅱ,宽度为5~10毫米,深度为1.0~5毫米,在复合绝缘子芯棒外圆面上设有凹槽Ⅰ,止脱环由止脱环Ⅰ和止脱环Ⅱ组成,弹簧片由弹簧片Ⅰ和弹簧片Ⅱ,止脱环Ⅰ与弹簧片Ⅰ组合固定在一起成为半圆环Ⅰ,止脱环Ⅱ与弹簧片Ⅱ组合固定在一起成为半圆环Ⅱ,半圆环Ⅰ、半圆环Ⅱ嵌入凹槽Ⅰ和凹槽Ⅱ中,金具、半圆环Ⅰ、半圆环Ⅱ和复合绝缘子芯棒四者组合形成四位一体,使接触面增加,增加机械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脱复合绝缘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高压线路中的复合绝缘子越来越多,但是,随着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其出现的质量问题也逐年增加,特别是掉线事故,引起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造成大量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出现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复合绝缘子的端部连接方式普遍采用相对比较稳定的压接式,端部压接结构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具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其和芯棒紧密配合,并将外力传递给芯棒,使芯棒产生弹性变形,当芯棒的弹性变形和金具的塑性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其之间的摩擦力将满足设计的机械强度。
由于各复合绝缘子生产厂家压接质量控制参差不齐,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中,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河南、湖南等地区,均出现过复合绝缘子掉线事故,而引起掉线路的主要原因是复合绝缘子芯棒从金具中拉脱后导致掉线。为了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杜绝复合绝缘子掉线事故的发生,研发防拉脱型复合绝缘子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一种防脱复合绝缘子装置,止脱螺母与止脱环与金具三者组合在一起,增加了机械阻力,也就增加其拉伸力,使得机械阻力远大于传统方法的金具受挤压力机械形变产生静摩擦力,
一种防脱复合绝缘子装置,由金具、止脱螺母、止脱环和复合绝缘子芯棒组成,金具为中空的圆形空心管,中空的圆形空心管的长度为70~90毫米,一端设有连接拉柄,另一端开口,且开口端外圆面上设有螺纹,金具呈高脚杯状,在复合绝缘子芯棒外圆面上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呈圆形,止脱环是由两个半圆扣合而成整圆,嵌入凹槽中,且位于金具设置螺纹的一端,凹槽的宽度为5~10毫米,深度为1.0~5.0毫米,复合绝缘子芯棒贯穿止脱螺母,止脱螺母中心孔的直径大于复合绝缘子芯棒的直径,且小于止脱环的直径,止脱螺母与止脱环与金具三者组合在一起,止脱环位于止脱螺母和金具之间,止脱螺母与金具上设置的螺纹连接,凹槽中的止脱环增加与复合绝缘子芯棒的接触面,增加机械阻力,即为由机械阻力产生的拉伸力,而传统复合绝缘子装置所述的由静摩擦力所产生的拉伸力是由于金具受挤压力产生机械形变,进而挤压复合绝缘子芯棒,并将压力传递到复合绝缘子芯棒表面,使的复合绝缘子芯棒表面也产生机械形变,导致应力集中,该挤压力在连接界面上产生的静摩擦力即为复合绝缘子芯棒的拉伸力,该机械阻力远远大于静摩擦力,所述防脱复合绝缘子装置即为增大复合绝缘子芯棒与金具的拉伸力,拉伸力由传统的静摩擦力转变成本发明的机械阻力,结构不同,导致原理不同。该机械阻力远远大于静摩擦力,所述防脱复合绝缘子装置即为增大复合绝缘子芯棒与金具的拉伸力Ⅰ,传统方法的静摩擦力是拉伸力Ⅱ,本发明机械阻力是拉伸力Ⅰ,即拉伸力Ⅰ>>拉伸力Ⅱ,结构不同,导致原理不同。
本发明复合绝缘子芯棒在金具内长度70~90毫米,机械阻力最大,将设有防脱复合绝缘子装置的复合绝缘子芯棒放置在拉力试验台,第一次将拉柄两端反方向施加拉力,试验实验测得的拉力值为282KN,出现滑移6毫米的距离,将第一次拉伸后复合绝缘子芯棒放置在拉力试验台,进行第二次拉伸,在拉力值为170KN出现表面裂纹。
所述的止脱环采用金属材料,所述的金属材料是指铜、铁、锌、锰、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未经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63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