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75694.1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3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迟成宇;李璟涛;袁建丽;刘伟;周勇;王赵国;杨晗;黄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投集团电站运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S20/40;F24S23/30;F24S23/00;F24S40/70;F22D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孙诗惠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生物 互补 供热 热力 系统 | ||
1.一种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热器,所述集热器用于收集太阳能以加热换热工质;
除氧器,所述除氧器具有第一工质入口、蒸汽入口和第二工质入口,所述集热器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一工质入口和/或所述除氧器的蒸汽入口连通,换热工质通过所述第二工质入口进入所述除氧器;
生物质锅炉,所述除氧器的工质出口与所述生物质锅炉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生物质锅炉的蒸汽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蒸汽入口连通,以便对所述除氧器的工质进行热量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工质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为聚光式集热器,所述聚光式集热器与所述除氧器的蒸汽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为非聚光式集热器,所述非聚光式集热器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一工质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包括至少一个聚光式集热器和至少一个非聚光式集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式集热器与所述非聚光式集热器彼此并联,所述非聚光式集热器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一工质入口连通,所述聚光式集热器与所述除氧器的蒸汽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式集热器与所述非聚光式集热器串联,所述非聚光式集热器位于所述聚光式集热器的上游,所述聚光式集热器与所述除氧器的蒸汽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质储存器,所述工质储存器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集热器的工质入口之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管路上设有调节阀以便调节进入所述集热器的工质的流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具有内腔,所述第一工质入口、所述除氧器的蒸汽入口、所述除氧器的工质出口和所述第二工质入口均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内腔的容积大于等于1.4倍生物质锅炉的容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供热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冻管路,所述防冻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除氧器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防冻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集热器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防冻管路上设有防冻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电站运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投集团电站运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756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风电转子喷锌转胎的工艺装置
- 下一篇:智能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