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圈补强定位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97504.6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99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覃道平;郑晓宏;杨恒;杨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迈阁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王琳欢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圈 定位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圈补强定位模具,属于轮圈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面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本实用新型具有将主限位圈和副限位圈放置在两个支撑板中间,从而使得转动杆与轴承处于同一水平面,将转动杆穿过轴承与支撑板的侧面连接,通过转动把手使得转动杆能够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主限位圈和副限位圈进行转动,从而能够调节主限位圈和副限位圈的位置,通过支撑杆和限位杆使得十字激光孔能够稳定开设,激光发射器传输信号使得激光能够通过十字激光孔照射至主限位圈和副限位圈上,进而能够准确进行定位补强,防止出现位置偏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轮圈补强定位模具。
背景技术
补强圈补强是指压力容器上问补强圈作为开孔补强元件的一种局部补强结构,轮圈在进行补强时需要进行固定,才能对于轮圈进行更好的工作,便于对于轮圈进行补强。
目前的轮圈在进行定位时,大多采用固定装置,轮圈不能方便的进行位置调整,且补强不够准确,容易出现位置的错误。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轮圈补强定位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圈补强定位模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面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把手,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设有十字激光孔,所述转动杆的侧面插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侧面固定安装与主限位圈,所述轴承的另一侧设有副限位圈。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贯穿支撑板的侧面,且转动杆与另一支撑板的侧面接触,所述转动杆与支撑板的侧面处于同一垂直面。
优选的,所述主限位圈为圆形设置,且主限位圈与支撑板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副限位圈与主限位圈处于同一水平面,且转动杆贯穿副限位圈和主限位圈。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限位杆处于同一垂直面,且限位杆的下表面积大于支撑杆的上表面积。
优选的,所述十字激光孔与主限位圈和副限位圈的连接处处于同一垂直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主限位圈和副限位圈放置在两个支撑板中间,从而使得转动杆与轴承处于同一水平面,将转动杆穿过轴承与支撑板的侧面连接,通过转动把手使得转动杆能够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主限位圈和副限位圈进行转动,从而能够调节主限位圈和副限位圈的位置,通过支撑杆和限位杆使得十字激光孔能够稳定开设,激光发射器传输信号使得激光能够通过十字激光孔照射至主限位圈和副限位圈上,进而能够准确进行定位补强,防止出现位置偏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支撑板;3、转动杆;4、转动把手;5、激光发射器;6、支撑杆;7、限位杆;8、十字激光孔;9、主限位圈;10、轴承;11、副限位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迈阁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迈阁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97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艾灸床自动清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