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吸引功能的耳内镜手术剥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03320.6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35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冯宁宇;张丽芳;李永春;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20 | 分类号: | A61F11/20 |
代理公司: | 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 64103 | 代理人: | 郭立宁 |
地址: | 750004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吸引 功能 耳内镜 手术 剥离 | ||
一种具有吸引功能的耳内镜手术剥离器,该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由前部的金属管状剥离器、后部的通用型塑料吸引管以及立方体连接块构成;吸引管材质为透明塑料;吸引管的尾端与手术负压吸引器系统连接;立方体连接块内部为柱状空腔,吸引管的前端与立方体连接块柱状空腔一端连接,立方体连接块柱状空腔另一端再与金属管状剥离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既能顺利完成耳道皮肤的剥离,同时无需更换手术器械也可完成鼓膜瓣的掀翻,全程在吸引器的辅助下保障手术区域清晰,完成精准手术操作,最大程度保证耳道皮瓣以及鼓膜瓣的完整性,并且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吸引功能的耳内镜手术剥离器。
背景技术
耳道鼓膜瓣的掀翻是中耳手术的重要操作步骤,是显露鼓室及中耳结构的必要操作。目前耳道掀翻手术通常是在两种模式下完成,一种是在显微镜下双手完成,左手使用吸引器及时洗净术野中的血液,确保操作环境清晰,而右手则使用耳道环切刀及剥离器完成耳道鼓膜瓣的掀翻手术。另一种模式则是在耳内窥镜下单手完成操作,左手把持内窥镜显露术野,右手同时洗净术野的渗血并完成耳道鼓膜瓣的掀翻,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该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由于耳内镜技术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耳道鼓膜瓣掀翻手术均在内镜下单手完成操作,一些特殊手术器械也应运而生,其中带吸引器的耳用皮肤剥离器(CN207012293U)及其类似产品应用较多,但是该器械仅能应用于耳道皮瓣的剥离,对于鼓膜的掀翻则需要更换其他器械协同完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耳道鼓膜瓣的掀翻手术器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顺利完成耳道皮肤的剥离,同时无需更换手术器械也可完成鼓膜瓣的掀翻,能完成精准手术操作的耳内镜手术剥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吸引功能的耳内镜手术剥离器,该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由前部的金属管状剥离器、后部的通用型塑料吸引管以及立方体连接块构成。
后部的通用型吸引管材质为透明塑料。吸引管的尾端与手术负压吸引器系统连接。立方体连接块内部为柱状空腔,吸引管的前端与立方体连接块柱状空腔一端连接,立方体连接块柱状空腔另一端再与金属管状剥离器连接。所述吸引管内径设置较大,以利于术区血液及血凝块的及时吸引清除。
金属管状剥离器为金属管状结构,其前端为管状剥离器的延续,也是手术操作端。管状剥离器的延续端为斜断面,角度15°,顶端进行了折弯处理,管芯朝外。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带有吸引功能的耳道鼓膜瓣掀翻手术器械,既能顺利完成耳道皮肤的剥离,同时无需更换手术器械也可完成鼓膜瓣的掀翻,全程在吸引器的辅助下保障手术区域清晰,完成精准手术操作,最大程度保证耳道皮瓣以及鼓膜瓣的完整性,并且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金属管状剥离器,2-弯折端头,3-立方体连接块,4-吸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吸引功能的耳内镜手术剥离器,该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由前部的金属管状剥离器1、后部的通用型塑料吸引管4以及立方体连接块3构成。
后部的通用型吸引管4材质为透明塑料,管外径5mm,管壁厚0.8mm,内径3.4mm,长度约70mm。吸引管4的尾端与手术负压吸引器系统连接。透明的吸引管4其内径较大,有利于术区血液及血凝块的及时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033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