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条卷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10509.8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35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彪;曹志新;吴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众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038 | 分类号: | B65H23/038;B65H18/08;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马君胜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带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胶条卷取装置,包括机体、依次转动设置于机体上的第一导料辊、第二导料辊以及第三导料辊,第二导料辊所处水平面高于第一导料辊所处水平面,第三导料辊所处水平面高于第二导料辊所处水平面,机体上靠近第一导料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吹干机构,机体上靠近第三导料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吹干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吹干机构和第二吹干机构,分别对胶条的两侧进行吹风,确保胶条能被吹干,同时设置依次升高的第一导料辊、第二导料辊以及第三导料辊,使得胶条处于倾斜向上的状态,便于第一吹干机构和第二吹干机构将胶条上的水珠沿着胶条向下吹落,确保胶条能被完全吹干,避免后续制得的成品上有气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条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带有特种带芯结构和绳芯结构两种,分别由包布、顶胶、抗拉体和胶条四部分组成。
在胶条生产过程中,胶条经过挤出机炼化挤出后,经过水箱冷却定型,然后进行绕卷,但是由于在绕卷时胶条上含有水分,容易导致后续制得的三角带成品上有气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条卷取装置,旨在解决在绕卷时胶条上含有水分,容易导致后续制得的三角带成品上有气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胶条卷取装置,包括机体、依次转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第一导料辊、第二导料辊以及第三导料辊,所述第二导料辊所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一导料辊所处水平面,所述第三导料辊所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二导料辊所处水平面,所述机体上靠近所述第一导料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吹干机构,所述机体上靠近所述第三导料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吹干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胶条经过冷水箱冷却成型后,依次经过第一导料辊、第二导料辊和第三导料辊进行导向,由于第三导料辊高于第二导料辊,第二导料辊高于第一导料辊,因此胶条从第一导料辊到第三导料辊为斜向上进行导料的,然后第一吹干机构从胶条的上侧对胶条进行吹风,第二吹干机构从胶条的下侧进行吹风,使得胶条两侧的水珠沿着胶条向下流走;通过设置第一吹干机构和第二吹干机构,分别对胶条的两侧进行吹风,确保胶条能被吹干,同时设置依次升高的第一导料辊、第二导料辊以及第三导料辊,使得胶条处于倾斜向上的状态,便于第一吹干机构和第二吹干机构将胶条上的水珠沿着胶条向下吹落,从而进一步提高吹风的效果,确保胶条能被完全吹干,避免后续制得的成品上有气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吹干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第一吹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吹风件的输出端的第一吹风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吹风机的输出端的第二吹风口,所述第二吹风口所处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一吹风口所处的水平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吹风口和第二吹风口同时对胶条的上侧面进行吹风,且第二吹风口高于第一吹风口,因此胶条在斜向上输送过程中依次经过第一吹风口和第二吹风口进行吹风,确保将胶条上侧的水分吹干。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吹干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第二吹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吹风件的输出端的第三吹风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吹风件的输出端的第四吹风口,所述第四吹风口所处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三吹风口所处的水平面,所述第三吹风口所处的水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吹风口与所述第二吹风口之间,所述第四吹风口所处的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二吹风口所处的水平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吹风口和第四吹风口同时对胶条的下侧面进行吹风,且第四吹风口高于第三吹风口,因此胶条在斜向上输送过程中依次经过第三吹风口和第四吹风口进行吹风,确保将胶条下侧的水分吹干;同时第三吹风口位于第一吹风口和第二吹风口之间,第四吹风口高于第二吹风口,对胶条施加向上的吹风作用,来抵消第一吹风口和第二吹风口施加的向下的吹风作用,从而确保胶条能正常向上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吹风口与所述第二吹风口的吹风方向为竖直向下,所述第三吹风口与所述第四吹风口的吹风方向为水平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众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荆州众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105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壳
- 下一篇:一种通过后浇带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