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防雷接地跨接圆钢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14808.9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0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满;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0 | 分类号: | B21D7/00;H01R4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肖云杰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防雷 接地 圆钢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防雷接地跨接圆钢加工装置,包括底座、槽钢、定型杆、两钢管、第一定型钢筋、第二定型钢筋;所述槽钢的腹板与底座固定相连,槽钢的一端开设有矩形让位凹槽;定型杆包括一钢筋把手和一水平钢筋,钢筋把手固定有第一定型钢筋和第二定型钢筋。本实用新型在槽钢上开设矩形让位凹槽以方便放入需要加工的圆钢;钢筋把手上固定两根定型钢筋,可使作用于圆钢并开始折弯的时机提前;同时,矩形让位凹槽距离槽钢腹板具有一定距离,使圆钢下方具有使折弯时机提前所适配的空间;操作简单省力,可靠性更高,材料均为工地现场常见的型材,材料易得,制作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防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防雷接地跨接圆钢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跨接线是两个金属体(机柜、桥架、线槽、钢筋、金属管等)之间的接地金属连接体(导线、圆钢、扁钢、扁铜等)。指接地母线遇有障碍(如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等)需跨越时相连接的连接线,或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作为接地线时需要焊接的连接线;常见的接地跨线有伸缩(沉降)缝、管道法兰、吊车钢轨接地跨接线等,计算工程量按“处”为单位。
目前的建筑施工工地在进行防雷接地和建筑物避雷引线下施工过程中,常使用跨接圆钢在钢筋套筒位置进行弯曲焊接以保持钢筋在断开处的连续性。而传统的防雷接地跨接圆钢弯曲加工方法是将圆钢切成小段,在钢筋弯曲机上加工成需要的角度,再运送至现场施焊;此方法不便搬运和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角度,耗费人力物力。现有技术中:如CN211965507U,一种便携式建筑防雷接地跨接线加工设备,使用时,将一字型预加工圆钢工件放置于基底上,压力杆通过活动轴承向下压动产生的压力将定型钢管与工件进行挤压,同时限位装置将工件固定,稳定装置及升降组件将工件压紧,避免产生移位,待工件压制成所需产品圆钢后,抬动压力杆,同时升降组件同时抬起,方便顺利将所需产品取出。但该设备的定型钢管仅有一根,加工时需要把压力杆压到很低的角度才能使圆钢产生形变,不利于操作,且该设备制作过于简单,使用可靠性不足,其稳定装置和升降组件的设计构造有待进一步优化,以能对需要被加工的圆钢进行更好地限位和固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防雷接地跨接圆钢加工装置,避免加工圆钢时操作不便的问题,取得制作简便、现场使用更加可靠、省时省力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防雷接地跨接圆钢加工装置,包括底座和定型杆;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一槽钢,所述槽钢的腹板与底座固定相连,槽钢的一端开设有横向贯穿两翼板的矩形让位凹槽,矩形让位凹槽形成为定型部以供放置需要加工的圆钢;所述矩形让位凹槽的深度小于翼板的高度;所述定型杆包括一钢筋把手和一水平钢筋,钢筋把手垂直连接于水平钢筋的中部,钢筋把手位于槽钢腹板的上方,水平钢筋与槽钢垂直且位于槽钢开设有定型部一端的前方,水平钢筋的两端分别可转动插接于两钢管内,两钢管与底座固定相连;所述钢筋把手上靠近定型部一端的下方固定有第一定型钢筋,第一定型钢筋的下方固定有第二定型钢筋;第二定型钢筋靠近水平钢筋一端至水平钢筋的距离大于第一定型钢筋靠近水平钢筋一端至水平钢筋的距离以形成能卡住需要加工的圆钢的台阶。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槽钢的两侧靠近定型部处均设有角钢,角钢与水平钢筋相平行;角钢的一条边与底座垂直相连形成为垂直边;角钢的另一条边与底座相平行并形成为平行边,平行边朝向远离水平钢筋的方向且高于定型部;所述两根角钢的阴角侧沿长度方向与定型部相连通以便对需要加工的圆钢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边与钢管之间的底座上固定设有固定钢筋,固定钢筋与垂直边的外侧固定相连以给垂直边提供支撑,固定钢筋的一端与槽钢的翼板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钢筋均为两根同型号的钢筋焊接为一体,所述两根同型号的钢筋上下重叠并均与垂直边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把手与水平钢筋的中点固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14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文垂线法ADCP测流浮标
- 下一篇:一种不易起球的包覆型粘胶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