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46796.8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8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雄;夏美艳;李学伟;陶鸿莹;宋义忠;王毓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张相升;杨仁波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冷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包括内部具有换热管的液冷板、连接在所述液冷板的端部的供液管、连接在所述液冷板的端部的回液管和处于所述液冷板外侧的连通管;所述换热管连接在所述供液管连与回液管之间;所述连通管连接在所述供液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通过连通管向换热管中汇入未换热的冷却液,其与换热管中升温的冷却液混合,可降低换热管的下半段中的冷却液温度,减小了换热管的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温差,有利于电池模组各处均匀换热,提升了换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零部件为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由多个电池芯体组成,电池芯体的性能受温度影响很大。电池模组散热方式常用的有风冷及水冷,水冷方式是指是通过水冷板进行散热,而水冷板中冷却单元的设计方案决定了模组冷却系统的性能,所以如何设计水冷板中的冷却单元对于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设计非常关键。
现有的水冷板在换热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温差较大,换热管的出液口侧的温度显著高于进液口的温度,电池模组靠近出液口侧的换热效果还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果好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包括内部具有换热管的液冷板、连接在所述液冷板的端部的供液管、连接在所述液冷板的端部的回液管和处于所述液冷板外侧的连通管;
所述换热管连接在所述供液管连与回液管之间;
所述连通管连接在所述供液管与所述换热管之间。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在沿着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至出液口的方向上,所述连通管连接在所述换热管的下半段上。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冷板中间隔地布置有两条以上的所述换热管;
所述连通管包括与所述供液管连接的一条连通管主管和与所述连通管主管连接的两条以上的连通管支管;
每条所述连通管支管与一条换热管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液管包括一条供液管主管和与所述供液管主管连接的两条以上的供液管支管;
每条所述供液管支管与一条所述换热管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管主管与所述供液管主管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液管包括一条回液管主管和与所述回液管主管连接的两条以上的回液管支管;
每条所述回液管支管与一条所述换热管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处于所述液冷板的同一端,所述换热管呈U形。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换热管的U形弯管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冷板中沿着宽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条U形的所述换热管。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冷板中沿着长度方向间隔地布置有多条U形的所述换热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通过连通管向换热管中汇入未换热的冷却液,其与换热管中升温的冷却液混合,可降低换热管的下半段中的冷却液温度,减小了换热管的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温差,有利于电池模组各处均匀换热,提升了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467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