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尾气检测取样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51328.X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95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屹;朱庆;李世龙;王春勇;杨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海蓝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22;B01D53/94;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尾气 检测 取样 装置 处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尾气检测取样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插入取样位置内的取样管,取样管为空心圆柱管,空心圆柱管一端封闭并插入取样位置,另一端延伸出取样位置并连接有气体传感器,空心圆柱管的侧壁上均布设置有取样进气孔,空心圆柱管上设置有取样进气孔的有效取样长度与取样位置气流通过的横截面最大宽度相适应;本实用新型的船舶尾气检测取样装置,提高采样精准度、精确度,确保对采样位置、采样管内各个高度层位置的尾气进行采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尾气检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船舶尾气检测取样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贸易和旅游越来越密切。而在世界贸易货物运输中,海洋运输占了很大的比例。随着船舶数量的巨增,其发动机排放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也日益严重。近年来,各级对环保问题可持续发展十分关注,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去解决船舶尾气问题。
目前,选择性还原催化法(SCR)作为船舶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有选择性的将船舶尾气中的NOX还原为N2和H2O。船舶尾气处理前后,有时需要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检测。而船舶尾气监测主要通过船舶烟囱排气口,通过伸入采样管进行监测采样。但是船舶烟气浓度高、温度高,在烟囱排气口附近采集时烟气与空气中颗粒混合,采样准确率低,阻碍采集和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尾气检测取样装置,提高采样精准度、精确度,确保对采样位置、采样管内各个高度层位置的尾气进行采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处理装置,一方面通过多个位置采样,确保尾气采样准确,特别是尾气混合后进行采样,能够有效的确保获得尾气中待处理尾气含量的精确量;同时通过对出气位置进行采样,获得经过尾气处理后的气体中残余待处理尾气量,实现对尾气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和实时调整,确保尾气处理完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尾气检测取样装置,包括插入取样位置内的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为空心圆柱管,所述空心圆柱管一端封闭并插入取样位置,另一端延伸出取样位置并连接有气体传感器,所述空心圆柱管的侧壁上均布设置有取样进气孔,所述空心圆柱管上设置有取样进气孔的有效取样长度与取样位置气流通过的横截面最大宽度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空心圆柱管延伸出取样位置端焊接有传感器座,所述气体传感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座内。
优选地,所述空心圆柱管上连接有密封套,密封套设置在取样位置外部,且通过螺纹与空心圆柱管连接,所述密封套外表面呈梯形,实现空心圆柱管穿出取样位置的密封。
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混合管和连接在所述混合管后端的气体反应室,所述混合管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混流管和均流管,所述均流管与所述气体反应室连通,所述气体反应室上设置有出气导管,所述进气管、均流管和出气导管上沿其径向方向均分别插入有前述的船舶尾气检测取样装置,所述船舶尾气检测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为空心圆柱管且一端连接有气体传感器,所述空心圆柱管的侧壁上均布设置有取样进气孔。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靠近所述混流管端插入第一取样管,所述均流管靠近气体反应室端插入第二取样管,所述出气导管靠近气体反应室端插第三取样管。
优选地,所述混流管为圆锥管,且内部设置有混流机构,所述混流机构包括沿混流管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圆台和第二导流圆台,所述第一导流圆台靠近所述进气管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圆台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实现将第一导流圆台与混流管内壁固接的第一导流叶片,所述第二导流圆台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实现将第二导流圆台与混流管内壁固接的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片和所述第二导流片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圆台上设置有若干导气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船舶尾气检测取样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海蓝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海蓝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513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行李架
- 下一篇:无机房轿顶检修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