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富核制粒混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52440.5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89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俭;卢兴福;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0 | 分类号: | B01J2/10;C22B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卜婷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核制粒 混合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富核制粒混合系统,该系统包括混合桶和双效混合桨,所述双效混合桨设置在混合桶的内部,所述双效混合桨包括桨轴、混合桨叶以及制粒螺旋,所述桨轴设置在混合桶内,桨轴上设置有混合桨叶,混合桨叶由条形片状结构叶片组成,在桨轴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片制粒螺旋,制粒螺旋为螺旋面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制粒螺旋使物料沿螺旋面产生空间滚动,较粗颗粒在滚动过程中不断黏附路径上的细微物料从而迅速成长为球核,增加混合料中球核的数量,进而增强混合料的成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富核制粒混合系统,属于混合料烧结制粒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存在大量混合料粉体制粒的工序,如钢铁领域的烧结混合料制粒,球团原料造球等都属于工业粉体制粒,且规模巨大,目前全国规模已超过10亿吨/年。
在钢铁行业,烧结机用于将不同成分、不同粒度的精矿粉、富矿粉及二次含铁原料烧结成块,并部分消除矿石中所含的硫、磷等有害杂质,以备高炉炼铁使用。
粉体制粒的必要前提就是球核,也称作母球,制粒过程就是球核在工序过程中不断长大直到符合工业要求的过程,没有球核就无法制粒,球核越丰富,制粒效率就越高。烧结球团混合料中球核明显不足,必须依靠外加球核来提高制粒效率,使之满足生产要求,通常的做法是加水,水珠可以团聚周围的粉粒,形成粉粒团,以粉粒团来充当球核。但粉粒团强度不够,影响制粒质量;同时,原料中的含水量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只能适度添加,因此,外加球核不能完全解决混合料中球核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富核混合制粒技术,即在原料混合的过程中同时产生部分球核,为后续的制粒环节提供丰富的球核,这种原料成球率高,成球质量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富核制粒混合系统,该系统的物料通过进料口进入到混合桶内,物料进入混合桶后在混合桨叶的作用下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均匀后的物料到达制粒螺旋所在区域时,通过制粒螺旋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下,使得物料在不同方向上产生分速度,在方向互不相同的分速度的作用下,沿着螺旋面产生三维空间的滚动,较粗颗粒在滚动过程中不断黏附路径上的细微物料从而迅速成长为球核;另一方面,来自制粒螺旋不同方向的外力,对成长过程中的颗粒持续施加不同方向的挤压,使得物料更易于团聚,降低了物料团聚制粒的临界条件(如更低的水分,更少的非铁参与比率),增加了粒子的密实程度,提高了粒子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核制粒混合系统,该系统包括混合桶和双效混合桨。所述双效混合桨设置在混合桶的内部。所述双效混合桨包括桨轴、混合桨叶以及制粒螺旋。所述桨轴设置在混合桶内,桨轴上设置有混合桨叶,混合桨叶由条形片状结构叶片组成。在桨轴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片制粒螺旋,制粒螺旋为螺旋面结构。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密封罩以及支架。所述混合桶为圆筒型结构或方筒型结构,所述支架为框架结构,混合桶设置在支架内。在混合桶的上部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罩。所述双效混合桨还包括底部托盘。所述桨轴的底端与底部托盘相连接,所述底部托盘的底部与混合桶的底面有间隙,所述桨轴的顶端向上延伸并贯穿密封罩。混合桨叶的上表面为朝向运动方向倾斜的斜面。在同一根桨轴上同时设有制粒螺旋和混合桨叶。双效混合桨呈偏心设置在混合桶的内部。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套接设置在桨轴的外表面上。混合桨叶和制粒螺旋均通过固定圆盘与桨轴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桨轴上设置有n层混合桨叶,每层混合桨叶均由2片或多片条形片状叶片均匀对称式设置在固定圆盘上。任意一层混合桨叶中的条形片状叶片与其相邻上下层混合桨叶的条形片状叶片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不相重合。其中:2≤n≤30,优选5≤n≤25,更优选为10≤n≤25,n取整数。
作为优选,在桨轴上设置有m片制粒螺旋,m片制粒螺旋分别独立地通过固定圆盘设置在桨轴上。其中:1≤m≤10,优选2≤m≤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524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膜表面的水墨印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简易式电能计量表用安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