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滞留沟侧墙支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53433.7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39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向彪;李爽;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7/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肖云杰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滞留 沟侧墙支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滞留沟侧墙支模结构,包括生物滞留沟槽,生物滞留沟槽一侧为车行道,另一侧为人行道土体,车行道包括路基和铺设于路基上的基层,挖设出生物滞留沟槽后形成的路基和基层的侧面共面并共同形成为生物滞留沟槽的侧壁;生物滞留沟槽的底壁上立设有侧墙模板,侧墙模板与所述侧壁平行正对;所述底壁上插设有多个竖直向上延伸的立柱钢筋,所有立柱钢筋沿生物滞留沟槽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抵接于侧墙模板的外侧面,所述基层上插设有数量与立柱钢筋对应的拉固钢筋,拉固钢筋与立柱钢筋的上端之间水平拉紧连接有对拉钢丝。本结构灵活借用底壁与基层之间的高度差,利用拉固钢筋、对拉钢丝、立柱钢筋对拉和固定侧墙模板,可以降本增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建筑物基础工程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滞留沟侧墙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和运用,城市道路生物滞留沟逐渐得到应用,如现有技术CN107100227A、CN106930358A、CN213447939U中都有所涉及。生物滞留沟的施工过程,包括路基精平前过街雨水支管时进行正确埋设→道路基层铺设完成→开挖生物滞留沟沟槽、井坑及人行道进行平整→混凝土侧墙浇筑→直立式路缘石、路边石安装、灯基浇筑→防渗膜铺装→塑料成品检查井及连接穿孔管安装、卵石充填→下层头透水土工布铺贴→粗砂滤层添铺→上层透水土工布铺贴→L型路缘石安装→种植土壤层回填→雨水篦子、井盖安装及卵石阻隔带施工→植物种植→清扫及验收;其中,生物滞留沟沟槽开挖成型后,截面大致呈U形,两侧分别为车行道和人行道,下一到工序需要在车行道侧的侧壁浇筑成型生物滞留沟侧墙,形成竖向隔断,也是后工序中路缘石的放置基础、防渗膜铺装的附着基础。生物滞留沟侧墙通过支模浇筑成型,目前的支模结构如附图1所示,在生物滞留沟的底壁22上竖直搭建侧墙模板4,侧墙模板4与生物滞留沟车行道侧的侧壁21相平行正对,侧墙模板4的内侧与生物滞留沟车行道侧的侧壁21之间支撑有内支撑件5,侧墙模板4的外侧通过后背木方100支撑,后背木方100为预制件,包括两竖直木方、连接在两竖直木方下端之间的水平木方、以及斜撑在两竖直木方之间的斜撑木方,以预制成架体,后背木方100沿生物滞留沟长度方向,每间隔一米左右架设一个,可以有效保证对侧墙模板4的支撑作用,但是,对人行道侧的土体、土质要求较高,木料消耗量大,铺设、运移的施工量大,实际应用中存在不便,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滞留沟侧墙支模结构,避免目前采用后背木方作为生物滞留沟侧墙模板的外侧支撑存在成本高、施工不便的问题,取得便于施工,降低成本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生物滞留沟侧墙支模结构,包括沿道路长度方向在道路边缘挖设出的生物滞留沟槽,生物滞留沟槽一侧为车行道,另一侧为人行道土体,所述车行道包括路基和铺设于路基上的基层,挖设出生物滞留沟槽后形成的路基和基层的侧面共面并共同形成为生物滞留沟槽的侧壁;生物滞留沟槽的底壁上立设有侧墙模板,所述侧墙模板沿生物滞留沟槽长度方向延伸,侧墙模板与生物滞留沟槽的侧壁平行正对以便在侧墙模板与生物滞留沟槽的侧壁之间浇筑砼浆;侧墙模板的内侧面与生物滞留沟槽的侧壁之间支撑有多个内支撑件;生物滞留沟槽的底壁上插设有多个竖直向上延伸的立柱钢筋,所有立柱钢筋沿生物滞留沟槽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抵接于侧墙模板的外侧面,立柱钢筋的上端高于侧墙模板和车行道的基层;车行道的基层上插设有数量与立柱钢筋对应的拉固钢筋,拉固钢筋与立柱钢筋在生物滞留沟槽的宽度方向上一一对应,立柱钢筋的上端与拉固钢筋之间水平拉紧连接有对拉钢丝。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侧墙模板的顶端低于车行道基层的上表面,对拉钢丝拉紧连接于拉固钢筋的底部与立柱钢筋之间。
进一步地,拉固钢筋插接入车行道基层的长度为拉固钢筋总长度的1/3~1/2;相邻拉固钢筋之间的间距为300~500mm。
进一步地,拉固钢筋至生物滞留沟槽的侧壁的垂直距离为700~9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534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挠性陀螺仪的信号放大器
- 下一篇:用于安装眼镜镜腿弹簧的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