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部矫姿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58684.4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95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卉;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F5/02 | 分类号: | A61F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周欣 |
地址: | 404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部 矫姿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保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部矫姿带,包括肩带、腰带和后背板,所述后背板包括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高度调节机构,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滑动连接,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背板相对第二背板的高度。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矫姿带不可随身长调节,使用不舒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保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部矫姿带。
背景技术
不良的站姿和坐姿容易导致肩颈僵硬、腰背酸痛,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可造成驼背,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由于脊柱后凸所引起的形态改变。驼背可以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正常发育;也可以影响成人的形象和气质,为解决驼背问题,矫姿带应运而生。
目前矫姿带的后背板为一个整体,弹性肩带环形连接在后背板的上下两端,后背板的下端连接腰带,不可以直接根据儿童或成人的身长直接调整,是通过使用时弹力肩带的拉伸去适应不同的身长,但是固定的肩带长度导致拉伸量也是固定的,因此在使用时,若使用者的身长过长则肩带过紧很容易造成肩部和腋下的不适感,严重时还可影响腋窝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长时间使用以达到矫正姿态的目的;若身长过短则肩带过松将失去良好的矫正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部矫姿带,为了解决矫姿带不可随身长调节,使用不舒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部矫姿带,包括肩带、腰带和后背板,所述后背板包括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高度调节机构,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滑动连接,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背板相对第二背板的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后背板分为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实现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的滑动连接,以此去实现本实用新型随身长调节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后背板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长去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后背板能够贴合脊背的长度达到更好的矫姿效果,不会出现传统矫姿带的后背板为一个整体,无法配合身长进行调节的情况,例如在使用者身长过长时会因肩带过紧而勒住肩部和腋下。感到不适;又或是在使用者的身长过短时会因为肩带过松而无法有效地达到矫正姿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便捷的达到随个体身长调整的效果并且使用符合个体身长,更加舒适。
进一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若干通孔、若干凸起和开在第二背板内的空腔,若干所述通孔开在第二背板上且若干通孔均与所述空腔连通,第二背板一端开口,开口与空腔连通,第一背板穿过开口容纳于空腔内,所述第一背板上设有用于按压弹出若干所述凸起的连接件,若干所述凸起用于伸入到若干所述通孔内。用第一背板纳入第二背板的空腔后,用通孔卡住凸起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并可以通过伸入的凸起数量去调整二者连接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弹簧和压板,若干所述凸起固定连接在压板上,所述压板和所述第一背板通过弹簧连接。压板和第一背板通过弹簧连接,凸起固定连接在压板上,按压压板后,弹簧收缩,凸起将被同时压下,便于将第一背板伸入第二背板的空腔内,按压结束,弹簧拉伸,凸起将对入第二背板中用于卡住凸起的通孔,实现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腰带有两条,两条腰带的一端均连接在第二背板上,其中一条腰带的自由端设有插扣,另一条腰带的自由端设有插孔,两条腰带通过插扣和插孔相卡接。两条腰带通过插扣和插孔的连接方式,有效解决了魔术贴随着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的粘性降低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肩带有两条,每条所述肩带包括用于减小腋下压力的减压垫。减压垫的设计用于改善因肩带勒住腋下所产生的压力和不适。
进一步,每条所述肩带上缝合有口袋,所述口袋用于放置减压垫。通过口袋放置减压垫便于随时取出更换,符合不同个体需求,方便又卫生。
进一步,每条所述肩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背板上,每条所述肩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背板上。肩带从第一背板上延伸,收回第二背板,连接两块后背板,便于肩带随着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的调节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586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片打料装置及极片模切系统
- 下一篇:动力电池定压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