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及其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63534.2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9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权;许飞;杲邵芒;席鹏飞;杨随团;高建华;李海龙;买超杰;李磊磊;马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1 | 分类号: | H01M50/531;H01M50/543;H01M50/152;H01M10/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图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4 | 代理人: | 郭一路 |
地址: |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工***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圆柱 电池 及其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它包括第一盖板组件、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电极组件、第二汇流片以及位于第一盖板组件中的第一汇流片,壳体具有单侧开孔,用以连通内部容纳空间,壳体的底部加工有起爆破作用的压痕,第一汇流片与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一汇流片并与第一盖板组件的第一极柱电连接向外输出电流,第二汇流片与电极组件的第二极耳电连接,第二汇流片与壳体底部通过电连接向外输出电流;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新型圆柱电池的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动力电池倍率和功率性能的前提下,简化电池结构,简化制造工艺,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电池整体质量,提高二次电池的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及其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在广泛推广,但是要完全替代燃油汽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汽车的行驶里程少,电池包成本高,电池包的可靠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基于上述的问题,对电动车的核心零件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动力电池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等。
目前,传统大圆柱电池结构包括壳体和正负极盖板组件,其中,壳体提供一个密闭的空间以容纳电极组件及电解液,电池的电能通过正负极盖板组件的正负极极柱从密闭空间内引出到密闭空间外;现有的盖板组件中,盖板为金属板并且开设通孔,盖板上设置注液装置及安全阀装置,极柱分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且都有一套极柱组件(包含上、下绝缘件、端子板、极柱、汇流片及密封圈),通过焊接分别将正负极极耳与正负极汇流片连接,然后正负极汇流片再分别与正负极极柱连接,然后再通过激光焊接将正负极盖板组件分别与壳体两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介绍,在现有技术中,盖板组件的部件多,空间利用率不高,导致电池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从而不利于提高圆柱电池的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同时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及其电池模组,能够在保证动力电池倍率和功率性能的前提下,简化电池结构,简化制造工艺,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电池整体质量,提高二次电池的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圆柱电池,它包括第一盖板组件、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电极组件、第二汇流片以及位于第一盖板组件中的第一汇流片,所述壳体具有单侧开孔,用以连通内部容纳空间,所述壳体的底部加工有起爆破作用的压痕,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盖板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极柱组件,所述第一盖板为圆形状并开设有电极引出孔,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包括上绝缘件、端子板、第一极柱、密封圈、下绝缘件和第一汇流片,所述上绝缘件、所述端子板、所述第一极柱、所述下绝缘件、所述密封圈位于壳体一侧且覆盖电极引出孔,所述上绝缘件、所述密封圈和所述下绝缘件起隔离绝缘第一极柱与壳体并起密封的作用,所述第一汇流片与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片并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向外输出电流,所述第二汇流片与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汇流片与壳体底部通过电连接向外输出电流。
所述第一盖板组件通过卷封工艺固定密封在壳体上,所述第一盖板上预做有第一盖板卷封部,所述壳体上预做有与第一盖板卷封部对应的壳体卷封部,壳体卷封部与第一盖板卷封部连接固定。
所述壳体卷封部与第一盖板卷封部之间涂设有粘接胶。
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合金钢或铝合金,所述壳体的底部壁厚为0.3mm-1.0mm。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壳体底部焊接凸台,所述第二汇流片设置有与壳体底部焊接凸台对应的第二汇流片凸台,第二汇流片凸台与壳体底部焊接凸台压实并焊接固定。
所述壳体底部沿中心分别在正反面冲出一定深度,形成壳体内侧压痕和壳体外侧压痕,壳体底部最薄处的厚度为0.1mm0-0.3mm,所述壳体的外侧预留有10mm-30mm宽度不做压痕。
所述壳体底部仅设置有壳体外侧压痕,所述壳体的外侧预留有10mm-30mm宽度不做压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63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酸二氢钠粉碎设备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砂型设备的排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