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上制氢及储氢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75277.4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0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张小玉;张荣沛;邵澍晖;高文宽;谢小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5/02;C25B1/04;C25B9/65;C25B15/08;C25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薛学娜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上 系统 | ||
1.一种用于海上制氢及储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海水淡化装置(100),所述海水淡化装置(100)能够将海水淡化成淡水;
电解制氢装置(200),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连接所述海水淡化装置(100),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能够将所述淡水进行电解并生成氢气;
氢气液化装置(300),所述氢气液化装置(300)连接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生成的所述氢气能够进入所述氢气液化装置(300),所述氢气液化装置(300)能够对所述氢气进行液化并生成液氢;
储氢装置(400),包括液氢储罐(410)和气氢储罐(420),其中所述液氢储罐(410)一端连接所述氢气液化装置(300),所述液氢储罐(410)另一端连接所述气氢储罐(420),所述液氢储罐(410)能够储存所述液氢,且所述液氢储罐(410)内的气化氢气能够储存至所述气氢储罐(420);
发电装置(500),所述发电装置(500)能够给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制氢及储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500)包括光伏发电设备(510),所述光伏发电设备(510)与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电连接,所述光伏发电设备(510)能够利用太阳能生成电能并输送至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制氢及储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500)还包括风力发电设备(520),所述风力发电设备(520)与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电连接,所述风力发电设备(520)能够利用风能生成电能并输送至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制氢及储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力控制模块(530),所述光伏发电设备(510)与所述风力发电设备(520)均与所述电力控制模块(530)电连接,所述电力控制模块(530)与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电连接;
储能电池(540),所述储能电池(540)与所述电力控制模块(530)电连接,且所述储能电池(540)与所述电力控制模块(530)通讯连接;
当所述光伏发电设备(510)和/或所述风力发电设备(520)产出的电能大于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的所需电能时,所述电力控制模块(530)能够控制所述储能电池(540)储存多余的电能,且当所述光伏发电设备(510)与所述风力发电设备(520)共同产出的总电能小于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的所需电能时,所述电力控制模块(530)能够控制所述储能电池(540)将储存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电力控制模块(530)以补充所述电解制氢装置(200)的所需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制氢及储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设备(510)包括多个光伏板,多个所述光伏板呈矩阵式分布,且每个所述光伏板的角度均设置为可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制氢及储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100)包括沿所述海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除杂装置(110)、消毒装置(120)和反渗透淡化装置(130),其中所述除杂装置(110)能够除去所述海水中的杂质,所述消毒装置(120)能够除去所述海水中的有毒物质,所述反渗透淡化装置(130)能够对所述海水进行淡化处理以生成所述淡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制氢及储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液化装置(300)包括沿所述氢气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预冷装置(310)、催化转化装置(320)、冷却装置(330),其中所述预冷装置(310)能够对所述氢气进行预冷,所述催化转化装置(320)能够对所述氢气进行正仲催化转化反应,所述冷却装置(330)能够对所述氢气进行冷却以使所述氢气液化成所述液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752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双头管端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稳定升降的新型风电吊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