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生物学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智能锁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79613.2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49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毅;黄雪明;刘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正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E05B47/00;E05B17/22 |
代理公司: | 广东普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04 | 代理人: | 寇闯 |
地址: | 2014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生物学 特征 进行 身份 识别 智能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学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智能锁,包括机械锁体、电源模块、致动模块、主控制模块、至少一个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识别模块和通讯模块,智能锁还包括物理接口、存储模块和解密模块,物理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移动存储介质连接并导入加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存储模块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主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从移动存储介质导入并存储加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解密模块用于对导入的加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进行解密;至少一个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识别模块能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数据并通过将采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与解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进行比较实现用户的身份识别。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能确保用户隐私数据得到良好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学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由于在可靠性、安全性、智能性以及管理便捷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智能锁在广大居民家庭和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的应用。实际上,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各种各样的智能锁。
在公寓、租赁房、宿舍、营房等情况下,智能锁已经是一个智能管理终端。因此,经常需要从管理平台向各个智能锁分发密码或用户生物学特征信息。
然而,一方面,由于传输条件、如带宽、功率、信号好坏等影响,经常难以传输较大的数据。而现阶段,为了使识别精准,生物学特征数据量较大,如指静脉的特征数据就较为庞大,难以通过网络传输或者传输过程可能出错并且在智能锁端导致的耗电量也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在2020最新颁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公民生物学身份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都有严格要求。例如,为了保护隐私,应避免通过网络传输用户的生物学特征。因此,在服务器端或移动智能终端与智能锁之间的信息交互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学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智能锁,该新型的智能锁能够满足国家关于公民生物学身份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能在确保用户的生物学特征信息得到良好保护的前提下从外部接收生物学特征数据并基于生物学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识别。通过这种新型智能锁一方面能够严格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另一方面能够满足集群化管理和应用时的用户身份信息的传输和分发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学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智能锁,包括机械锁体、电源模块、致动模块、主控制模块、至少一个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识别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致动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并能根据所述主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对所述机械锁体进行操作;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所述智能锁还包括:物理接口,所述物理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移动存储介质连接并从所述移动存储介质导入加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主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从所述移动存储介质导入并存储加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和解密模块,所述解密模块用于对导入的加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进行解密;其中,至少一个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识别模块能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数据并通过将采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与解密的生物学特征数据进行比较实现用户的身份识别。在此,生物学特征例如可以是指纹、虹膜、视网膜、声纹、人脸、静脉、掌纹等能唯一确认人员身份的特征中的一项。在此,机械锁体也被称为机械锁芯。机械锁体、电源模块、致动模块、主控制模块、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身份识别模块和通讯模块的相关结构及连接关系都可以参考申请人本身在先的专利申请或者类型的现有技术。例如,致动模块可以设计为电机和形式为齿轮机构的传动装置。身份识别模块可以是已知的指纹识别模块、声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等等。这些识别模块能够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并与存储在智能锁的存储模块中的数据进行比对。
可选地,所述移动存储介质为能物理插接的便携式存储介质。移动存储介质尤其包括但不限于ukey,U盘、CF卡、SD卡、TF卡、SDHC卡、MMC卡、SM卡、记忆棒、XD卡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正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正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796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异型压铆式护管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LED植物补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