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潮间带生物共生型仿岩质生态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22983702.4 申请日: 2021-11-30
公开(公告)号: CN217089174U 公开(公告)日: 2022-08-02
发明(设计)人: 陆知耐;顾晨;俞演名;陈晓军;洪思远;徐航;陈格君;刘素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1/70 分类号: A01K61/70;A01K61/77;A01K61/73;A01G33/00
代理公司: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吉靖;刘晓春
地址: 310014***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适用于 淤泥 质潮间带 生物 共生 型仿岩质 生态系统
【说明书】: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潮间带生物共生型仿岩质生态系统,采用抛石护脚、牡蛎壳混合砾石石笼以及多孔仿岩质砌块,堆砌成高低起伏的消浪平台,集消浪和生物庇护所功能于一体;在多孔仿岩质砌块的顶面上设有洼池,可留存海水,多孔仿岩质砌块的侧面为多孔结构,可以在其顶面以及侧面分别为潮间带生物提供庇护场所;多孔仿岩质砌块砌合形成的起伏表面亦可增加仿岩质潮间带上表面的摩擦度,强化消浪效果,同时,在潮水消退时其具有洼池的顶面可以临时存留海水,形成小型潮汐池,可利于植物生长和藻类、贝类附着,为海洋底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复育近岸海域生物,极大提升该段海域生物多样性与景观性,充分体现生态和景观建设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潮间带生物共生型仿岩质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海岸带是海陆之间相互作用的交界地带,是衔接海陆生态环境的重要过渡空间,是多种滨海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是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和保护区域物种多样性的重点区域。同时,海岸带也是城市环境和海洋自然环境冲突的地带,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往往是沿海城市开发的集中区域。近年来,由于围海造陆等人类活动,严重受到破坏,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另外,人类过渡捕捉经济种类,以及沿岸人类经济、生活对滨海潮间带产生的污染,使其生物多样性、种群密度锐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潮间带生态修复在减轻沿海地区水土流失,提高海岸抗冲刷能力,遏制海岸侵蚀的同时,可避免涝渍灾害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为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创造有利条件,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一般而言,人造海岸线是由直立式或斜坡式海堤组成,物料多为混凝土和花岗岩,表面较光滑,不利有机物和微生物依附和生长,亦欠缺天然岩岸常见的生境。岩岸潮间带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界中,礁岩底质坚实,不但可让生物固着生长,且有许多坑洞和缝隙,虽然缺少植被生长,但可以让滨海生物攀附和躲藏,为诸多潮间带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场所,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近年来,澳大利亚巴兰加罗自然保护区滨水公园工程开展过仿岩质生态海岸修复的项目,有力的修复和改善了海岸现状,促进该区域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和发展。目前关于潮间带环境,针对仿岩质生态海岸修复技术方法尚存在一定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潮间带生物共生型仿岩质生态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潮间带生物共生型仿岩质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淤泥质潮间带生物共生型仿岩质生态系统布置在海岸带上,所述适用于淤泥质潮间带生物共生型仿岩质生态系统包括多个多孔仿岩质砌块,所述多孔仿岩质砌块的一端靠近海堤,另一端布置牡蛎壳混合砾石石笼,所述牡蛎壳混合砾石石笼的外侧布置抛石护脚,

所述多孔仿岩质砌块、牡蛎壳混合砾石石笼以及抛石护脚下方设有镇压层,所述镇压层作为多孔仿岩质砌块、牡蛎壳混合砾石石笼以及抛石护脚的基础;

所述多孔仿岩质砌块、牡蛎壳混合砾石石笼以及抛石护脚堆砌成高低起伏的消浪平台。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孔仿岩质砌块为长方体多孔砌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孔仿岩质砌块为1 m×1 m×1 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孔仿岩质砌块的外侧壁上设有交叉布置的大、小孔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孔仿岩质砌块的顶面上设有洼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多孔仿岩质砌块排列形成多孔仿岩质砌块阵列的形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83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