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充电模组及充电连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98285.0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8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兵;陈凤梧;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15;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奥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充电 模组 连接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模组及充电连接组件,充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和与所述第一接头配合电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相同电极中的一者为板状导电体,相同电极的另一者为与所述板状导电体抵接的弹性导电头;所述第一接头的一对电极间隔并背离设置,所述第二接头的一对电极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接头的一对电极置于所述第二接头的一对电极之间时,所述弹性导电头触碰所述板状导电体受压回缩并与所述板状导电体抵接。上述充电连接组件能够提供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对位的冗余量,实现第一接头和第一接头在一定对位误差范围内充分贴合,改善接触性能,提高充电效率,避免充电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充电连接组件的智能充电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如智能机器人迅速崛起,为了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无人作业,智能机器人回桩充电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流程。
目前,大多智能设备的充电装置采用侧面或者其他面的单方向贴合充电桩,并且正负极距离较近,容易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现在不同机器的导航精度及装配精度存在一定误差,导致智能设备和充电桩的匹配度较差,容易出现充电接头和充电桩接口正负极对位匹配误差,导致智能设备回桩充电时接触不良、充电效率低下、无法正常充电乃至引发安全隐患,充电的稳定性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连接组件,实现第一接头和第一接头在一定对位误差范围内充分贴合,改善接触性能,提高充电效率,避免充电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电连接组件的智能充电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头和与所述第一接头配合电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相同电极中的一者为板状导电体,相同电极的另一者为与所述板状导电体抵接的弹性导电头;
所述第一接头的一对电极间隔并背离设置,所述第二接头的一对电极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接头的一对电极置于所述第二接头的一对电极之间时,所述弹性导电头触碰所述板状导电体受压回缩并与所述板状导电体抵接。
可选地,所述弹性导电头包括导电头本体和与所述导电头本体弹性连接的弹性连杆组件。
可选地,所述弹性连杆组件包括连杆支架、扭簧、扭簧轴和支撑架,所述导电头本体固定于所述连杆支架,所述连杆支架的一端通过所述扭簧和所述扭簧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
可选地,所述弹性连杆组件还包括压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和所述导电头本体顶端之间压簧,所述压簧通过压簧轴固定于所述导电头本体。
可选地,所述导电头本体用以和所述板状导电体抵接的端面为弧形端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电极为所述板状导电体,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电极所述弹性导电头;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一电极为所述弹性导电头,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电极为所述板状导电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头的一对电极上下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头的一对电极左右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模组,包括充电桩、回桩充电设备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组件,所述回桩充电设备设有所述第一接头,所述充电桩设有所述第二接头。
可选地,所述回桩充电设备具体为智能机器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98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无钢圈罩杯但聚拢避震型塑身上衣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热熔胶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