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板构件、楼板及建筑物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08246.8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16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飞;陈光;刘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B5/48;E04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周娟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构件 楼板 建筑物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构件、楼板及建筑物,涉及建筑领域,以在保证桁架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模板安装和后期装饰装修偏差,保证施工质量。所述叠合板构件包括:底板和桁架,底板的内部具有配筋,桁架的下弦筋与配筋连接,桁架的上弦筋至少位于底板顶面的上方;叠合板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线管,每个线管预置在所述下弦筋与所述上弦筋之间的空隙。所述楼板包括本公开的叠合板构件。本公开叠合板构件用于建筑技术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板构件、楼板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一种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其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在叠合板装配式施工方面,叠合板不含有线管预埋,只含有配筋、预留预埋。其中,预留的预留孔主要指在板上留置的暖能管道孔及给排水管道孔,预埋的埋件为金属预埋件、电器盒、吊环、支撑埋件等。在敷设施工过程中,桁架需要有足够高度,使线管顺利从桁架下穿过。但是,当桁架高度过高时,在叠合板上浇筑预设厚度的后浇混凝土时,桁架位于现浇混凝土顶面以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如果要满足保护层的厚度要求,需要增加后浇混凝土的厚度,导致材料浪费,并造成模板安装、后期装饰装修偏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叠合板构件及施工方法、建模方法及装置和建筑物,以在保证桁架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模板安装和后期装饰装修偏差,保证施工质量。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叠合板构件,包括:底板和桁架,所述底板的内部具有配筋,所述桁架的下弦筋与所述配筋连接,所述桁架的上弦筋至少位于底板顶面的上方;所述叠合板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线管,每个所述线管预置在所述下弦筋与所述上弦筋之间的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提供的叠合板构件部件含有底板和桁架,配筋位于底板的内部,桁架的下弦筋与配筋连接,使得桁架的下弦筋位于底板的内部,桁架的上弦筋位于底板顶面的上方。在此基础上,本公开提供的叠合板构架还含有至少一个线管,每个线管预置在下弦筋与上弦筋之间的空隙中,使得在以配筋为骨架形成底板前,线管已经从上弦筋的下方穿过,因此,当以配筋为骨架形成底板后,可以获得叠合板与线管一体化的叠合板构件,使得桁架筋位于底板顶面以上部位的高度不再受限于线管的穿行高度要求。此时,桁架的上弦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可以避免后浇层厚度增加所导致的材料浪费、模板安装和后期装饰装修偏差大的问题。同时,由于在以配筋为骨架形成底板前,线管已经从上弦筋的下方穿过,因此,即使桁架筋位于底板以上的高度比较小,线管也可以自由的从桁架筋的上弦筋和下弦筋之间穿过,不会对桁架造成破坏,从而确保叠合板的稳固性。
由上可见,本公开提供的叠合板构件中,桁架位于底板以上的部位高度不再受限于线管穿行的高度要求,从而减少材料浪费,保证桁架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降低模板安装和后期装饰装修偏差。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楼板,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所述叠合板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提供的楼板的有益效果参见第一方面的叠合板构件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含有第二方面所述叠合板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的建筑物的有益效果参见第一方面的叠合板构件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叠合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管在底板内的埋入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08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