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监控内窥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23767.0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0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远达;董校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协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4 | 分类号: | G01N21/954;G01N21/01;F16L5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冯若愚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内窥检测装置,包括金属仓,所述金属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内窥摄像头,所述金属仓的内周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呈水平状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所述金属仓的外周壁垂直贯穿有多个受力杆,所述受力杆的外周壁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受力杆上活动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受力杆远离金属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架,所述U型固定架正面的内壁和背面的内壁之间活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套装有移动轮,上下相对应的两个所述U型固定架之间垂直固定有连接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可调节移动轮与不同管道内壁贴合,从而使整个装置可在不同直径的管道内撑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内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监控内窥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内窥检测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应用在管道系统的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该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管道内窥检测技术在我国仍处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的激增,石油天然气得到了飞速发展,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长输管道的材质多种多样,其中钢材料的长输管道应用更为广泛。
建筑防腐工程在钢材料的长输管道中属于在管道设计之初就必须加以重视的,钢材料的管装工程一般来说投资较大、建设工期长且使用寿命也长,在其长期使用过程中,常常产生防腐失效,防腐失效在钢质长输管道中一旦发生,会带来管道泄露,泄露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防腐工程施工时,只有选择最适合的防腐涂料和防护检测方法,才能保证防腐工程的万无一失,管道内部进行检测时需要采用管道监控内窥装置对管道的内部进行图像采集,当现有的管道直径大小不一,管道监控内窥检测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快速的适应不同直径的管道,故而提出一种监控内窥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监控内窥检测装置,具备可适配不同直径的管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管道直径大小不一,管道监控内窥检测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快速的适应不同直径的管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监控内窥检测装置,包括形状为圆柱体的金属仓,所述金属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内窥摄像头,所述金属仓的内周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呈水平状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
所述金属仓的外周壁垂直贯穿有上下两组且至其内部的受力杆,每组所述受力杆的数量为三个,同一组内的三个所述受力杆以金属仓的中线为圆心呈圆心等角度分布,所述受力杆的外周壁靠近其位于金属仓内部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受力杆上活动套装有用于使其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受力杆远离金属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架,所述U型固定架正面的内壁和背面的内壁之间且靠近其远离金属仓的一端处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套装有移动轮,上下相对应的两个所述U型固定架之间垂直固定有连接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用以驱动同一组内的受力同时伸出的调节机构;
此外,所述金属仓的内部且位于第三隔板的底部设有用以驱动位于下方的三个移动轮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面还固定安装有用以给整个装置供电的蓄电池。
进一步,所述金属仓的外周壁开设有数量为六个且分别与六个受力杆间隙配合的贯穿孔,所述受力杆位于金属仓内部的一端圆弧状,所述金属仓的顶面缺失。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隔板顶面的顶部驱动电机,所述顶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隔板的底面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活动套装有可被其驱动这做上下线性移动的升降板,所述金属仓左右两侧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分别与两个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升降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套装在螺纹杆上用以对位于上部的三个受力杆同时挤压的挤压块。
进一步,所述升降板的顶面开设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挤压块的形状为圆台,所述挤压块的底面开设有用以供螺纹杆贯穿的圆形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协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协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23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补燃式余热锅炉
- 下一篇:一种冷拉方钢表面处理用抛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