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洪井土工布防渗可拆卸堵块的安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29156.7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76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才;李昌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继才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0;E03F5/20;E03F1/00;E03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洪 土工 布防 可拆卸 安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排洪井土工布防渗可拆卸堵块的安置结构,包括底端机构、圈梁和移动式堵块,所述底端机构的上端四周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内侧处设置有圈梁,所述圈梁的内部处开设有嵌槽,且嵌槽的内壁处设置有移动式堵块,所述移动式堵块的外壁和嵌槽的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土工布隔层,所述圈梁的内侧设置有储水腔。该排洪井的安置结构,利用移动式堵块与土工布垫层可以格挡移动式堵块之间的缝隙,避免库内水大量渗入排洪设施,土工布垫层可以起到隔砂作用,避免尾矿矿砂进入排洪设施内部,预防使用回水安全事故,此外利用可拆卸的移动式堵块,可更好的根据回水量,来进行水位调节,以缓解井内外壁的压力,使该排洪井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洪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排洪井土工布防渗可拆卸堵块的安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排洪装置某矿山尾矿库,尾矿库主要设施包括排洪井、排洪隧洞、回水库、回水泵站等,在进行开发建造时,需要考虑洪水等多种自然因素,应对各种环境。
市场上的排洪井的安置结构,都是采用筒状的排洪井,直接将水进行限位住,不仅会导致排洪井内壁受压较高,还不便于进行调洪调整库内水位,此外在应对尾矿时,其洪水内的矿砂进入排洪设施内部,造成使用回水安全事故,对排洪设备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排洪井土工布防渗可拆卸堵块的安置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排洪井的安置结构,都是采用筒状的排洪井,直接将水进行限位住,不仅会导致排洪井内壁受压较高,还不便于进行调洪调整库内水位,此外在应对尾矿时,其洪水内的矿砂进入排洪设施内部,造成使用回水安全事故,对排洪设备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排洪井土工布防渗可拆卸堵块的安置结构,包括底端机构、圈梁和移动式堵块,所述底端机构的上端四周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内侧处设置有圈梁,所述圈梁的内部处开设有嵌槽,且嵌槽的内壁处设置有移动式堵块,所述移动式堵块的外壁和嵌槽的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土工布隔层,所述圈梁的内侧设置有储水腔。
进一步的,所述底端机构包括井座主体、井座腔和入水槽,所述井座主体的内部中端开设有井座腔,且井座腔的外部一侧设置有入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井座腔呈圆柱状分布,且井座腔和入水槽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和圈梁构成焊接一体结构,且圈梁呈圆形状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嵌槽沿圈梁外圈处呈均匀状分布,且嵌槽开设有多组。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式堵块和嵌槽尺寸相互嵌合,且移动式堵块与土工布隔层和嵌槽相互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排洪井的安置结构,采用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功能性强,利用移动式堵块与土工布垫层可以格挡移动式堵块之间的缝隙,避免库内水大量渗入排洪设施,土工布垫层可以起到隔砂作用,避免尾矿矿砂进入排洪设施内部,预防使用回水安全事故,此外利用可拆卸的移动式堵块,可更好的根据回水量,来进行水位调节,以缓解井内外壁的压力,使该排洪井更加稳定。
1.本实用新型,井座腔和入水槽相互连通,整个排洪井的安置结构呈圆柱状,利用圆形结构,来保证结构的强度,使井内外受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外底端的井座主体为一体结构,强度较高,以保证该安置结构的长期使用,也便于与虹吸管等辅助设备穿过入水槽进行接通,便于进行回水等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继才,未经李继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29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