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32618.0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84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孙昕;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扬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赵耀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富营养化 治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包括水箱体,所述水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水箱体的上端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下端设置有管道框体,所述管道框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释放钝化剂的释放组件,所述管道框体与水箱体之间设置有框体,框体内部安装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释放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释放组件,能够在大范围内对钝化剂进行分散释放,相对于现有的钝化剂投放方式而言,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投放使其与水体进行充分混合,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所需要花费的人工,提高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积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湖泊会从平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目前有多重的治理方式,其中有通过喷洒钝化剂,钝化剂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减少了水体中磷的含量,这种方式能够抑制水华盈湖的水体,但是目前对于钝化剂的添加多为人工进行泼洒,无法使得钝化剂大范围的扩散,从而影响治理的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装置,包括水箱体,所述水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水箱体的上端通过支杆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下端设置有管道框体,所述管道框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释放钝化剂的释放组件,所述管道框体与水箱体之间设置有框体,框体内部安装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释放组件连接,所述高压水泵的输入端延伸至水箱体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吸管;
所述储液箱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储存钝化剂的储液腔,两侧所述支杆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两侧所述内腔内部均设置有导管,两侧所述导管的上端均与储液腔内部连通,且两侧所述导管的下端延伸至水箱体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出液头,两侧所述支杆的内部均设置有对导管内部流量进行控制的限流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释放组件包括设置在管道框体内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共设置有两个且均与导管连通,两侧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均等间距设置有接口,每个所述接口的内部均安装有释放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释放管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浮力块,且所述释放管的下端等间距开设有用于释放钝化剂的释放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限流组件包括贯穿支杆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与支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外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且所述螺杆的内部一端转动连接有抵块,且所述抵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抵块靠近导管的一端宽度小于其靠近螺杆一端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水箱体的下表面开设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释放组件,能够在大范围内对钝化剂进行分散释放,相对于现有的钝化剂投放方式而言,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投放使其与水体进行充分混合,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所需要花费的人工,提高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扬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扬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32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