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35998.3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37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戴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赛思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4 | 分类号: | B21D37/04;B21D5/01;B21D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季栋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钣金 零件 折弯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的两侧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安装有液压缸。该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装置通过设置有液压缸、伸缩杆、导向套杆、移动板和导轨,零件放置完成后,启动液压缸,在液压缸的作用下,带动伸缩杆和移动板移动,移动板的两侧设置在导轨的内部,两者形成滑动连接,从而带动冲压块向下冲压,导向套杆随着移动板的移动而伸缩,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稳定性较强,零件便会在限位块之间完成折弯处理,自动化效率较高,提高了加工的效率,解决的是通常采用人工手动冲压折弯,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钣金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双钣金零件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例如,切割、打磨、抛光以及折弯等,其中,对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时,将待折弯的零件放在指定的地方,控制折弯机构带动冲压块对零件折弯处理,从而完成对零件的折弯加工,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装置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常采用人工手动冲压折弯,费时费力,效率较低;长时间使用冲压块的损耗较严重,影响使用的寿命;不方便调整待加工零件的位置,影响使用的效果。现在亟需一种自动化折弯、方便对冲压块拆换以及可调整零件位置的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通常采用人工手动冲压折弯,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的两侧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安装有液压缸,所述底板顶部的中间处安装有安装座;
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开设有导轨,所述移动板顶端的两侧装配有导向套杆,所述导向套杆的顶部安装在顶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两侧设置在导轨的内部,所述移动板和导轨之间形成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底端的中间处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装配有冲压块,所述固定座内部的两端设置有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优选的,所述定位螺杆的一端抵在冲压块的外表面,所述旋转把手关于固定座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安装有调节把手,所述安装座内部的中间处设置有往复丝杆,所述安装座内部的顶端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安装座内部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往复丝杆的外部套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两端套接在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上,所述移动块的顶部贯穿于安装座的外部并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和往复丝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往复丝杆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双钣金零件折弯加工装置实现了自动化折弯,实现了方便对冲压块拆换,而且实现了可调整零件位置;
(1)通过设置有液压缸、伸缩杆、导向套杆、移动板和导轨,使用时,零件放置完成后,启动液压缸,在液压缸的作用下,带动伸缩杆和移动板移动,移动板的两侧设置在导轨的内部,两者形成滑动连接,从而带动冲压块向下冲压,导向套杆随着移动板的移动而伸缩,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稳定性较强,零件便会在限位块之间完成折弯处理,自动化效率较高,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2)通过设置有固定座、冲压块、旋转把手和定位螺杆,使用时,冲压块插接在固定座的内部,长时间使用后,损耗较严重,冲压块的两侧设置有定位螺杆,通过旋转旋转把手,便会带动定位螺杆向外旋出,远离冲压块的表面,从而将冲压块拆卸下来,再更换一个新的冲压块即可,将旋转把手旋转进固定座的内部,利用定位螺杆对冲压块限位固定,节省了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赛思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赛思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35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