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线束二极管搭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38569.1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8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华;虞华英;虞志纪;孙探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泰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 | 分类号: | H01L23/49;H01L23/02;H01L23/488;H01L29/8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二极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线束二极管搭接结构,包括二极管壳体和线束壳体,所述二极管壳体内安装有两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二极管的两端引脚穿过的第一矩形开口,所述二极管的两端引脚上端均焊接有公端子。本实用新型将线束壳体的第二线束壳体对准二极管壳体的开口,并将第二线束壳体插入二极管壳体内部,从而将第二线束壳体内部的母端子与二极管壳体内部的公端子插接连接,进而实现线束与二极管的连接,然后推动第一滑槽内的限位条,使得限位条下端进入到第二滑槽内,通过限位条将二极管壳体与线束壳体固定,从而提高母端子与公端子插接的紧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线束二极管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在车厢内部设置有很多汽车线束,汽车线束相当于汽车的神经网络,用于传达各种指令信息和电讯信号,使整车处于较好的控制和运行状态。因线束中的二极管可实现电气回路反向信号的拦截,避免了因反向信号或反向电压干扰电子产品回路的逻辑功能,所以需在线束上有效搭接二极管。传统搭接方法将二极管焊接于线束上,长期以来难免存在二极管漏装或方向装反问题,存现质量缺陷。
公告号为CN20554275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用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二极管本体,分别设置在二极管本体两端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包覆在二极管本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外的封装壳体;第一封装针脚,其一端与第一引脚电连接,另一端外露于封装壳体并能够与保险盒的保险片插位的第一针脚插口插接配合;第二封装针脚,其一端与第二引脚电连接,另一端外露于封装壳体并能够与保险片插位的第二针脚插口插接配合。
上述汽车线束用二极管封装结构,第一封装针脚和第二封装针脚均裸露在外,容易被损坏,并且不能进一步对二极管封装结构进行固定,使得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不能与保险盒进行进一步固定,容易脱落。
为此,我们推出一种新型线束二极管搭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线束二极管搭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线束二极管搭接结构,包括二极管壳体和线束壳体,所述二极管壳体内安装有两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二极管的两端引脚穿过的第一矩形开口,所述二极管的两端引脚上端均焊接有公端子,所述线束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线束壳体和第二线束壳体,所述第一线束壳体上端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线束壳体内部且与第一线束壳体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二矩形开口,所述线束位于线束壳体内部的一端压接有母端子,所述线束壳体外侧开设有用于滑动连接限位条的第一滑槽,所述二极管壳体外侧开设有用于滑动连接限位条的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且位于第一矩形开口处开设有与公端子相匹配的第一矩形凹槽,所述公端子固定安装于第一矩形凹槽内。通过第一矩形凹槽对公端子进行限位固定。
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面且位于第二矩形开口处开设有与母端子相匹配的第二矩形凹槽,所述母端子固定安装于第二矩形凹槽内。通过第二矩形凹槽对母端子进行限位固定。
所述第二线束壳体的外壁与二极管壳体内壁相匹配,所述母端子与公端子插接连接。使得线束壳体的第二线束壳体能够插入二极管壳体内部,从而将母端子与公端子插接连接。
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均呈T型,所述限位条为与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相匹配的工字型橡胶条。使得限位条滑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后,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不会移动,通过限位条将二极管壳体与线束壳体连接固定,从而提高母端子与公端子插接的紧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泰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泰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385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供配电线路的安全配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能量转换储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