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70967.1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5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何荣;王正诚;刘石虎;李康;陈永红;何华;肖宁;张强;郭舟路;李亮;蒋熠;吉晓鹏;官进;余升;黄晶;柳菁翠;李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排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E01D18/00;E01D1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姚坤 |
地址: | 4000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江 架空 多重 防护 体系 | ||
1.一种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包括墩柱(110)、盖梁(120)和箱涵(100),所述墩柱(110)上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盖梁(120),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盖梁(120)上支撑有一段所述箱涵(100),所述墩柱(110)沿着河岸走向排布,所述箱涵(100)的一侧朝向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110)朝向河面的一侧设置有护舷(500);
所述墩柱(110)或/和盖梁(120)上固定设置有箱涵护栏(400),所述箱涵护栏(400)位于所述箱涵(100)朝向河面的侧壁外,所述箱涵护栏(400)遮挡所述箱涵(100),所述箱涵护栏(400)与所述箱涵(100)分隔设置;
所述箱涵(100)朝向河面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撞胶条(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舷(500)呈条状,所述护舷(500)竖向设置,所述护舷(500)呈阵列状分布在所述墩柱(110)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舷(500)包括截面呈“V”形槽状的缓冲部(510),该缓冲部(510)的两边缘分别向外延伸以形成安装部(520),所述缓冲部(510)的开口朝向所述墩柱(110)表面,两个所述安装部(520)分别固定贴靠所述墩柱(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涵护栏(400)通过护栏支座与所述墩柱(110)或/和盖梁(120)固定连接,所述箱涵护栏(400)对应每组所述墩柱(110)和盖梁(120)设置有两个所述护栏支座,分别为第一护栏支座(430)和第二护栏支座(420);
其中所述第一护栏支座(430)固定连接在所述墩柱(110)与所述箱涵护栏(400)之间,所述第二护栏支座(420)固定连接在所述盖梁(120)与所述箱涵护栏(40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栏支座(430)包括抱箍(431)和第一支杆(432);
所述第一护栏支座(430)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抱箍(431),所有所述抱箍(431)竖向排布在所述墩柱(110)上,所述抱箍(431)抱持所述墩柱(110),
每个所述抱箍(431)与所述箱涵护栏(400)之间均焊接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第一支杆(432),同一所述墩柱(110)连接的所有所述第一支杆(432)竖向分布;
同一所述墩柱(110)连接的所有所述第一支杆(432)以水平和倾斜两种方式交替设置,以形成呈三角形布设的第一支杆组;
所述第二护栏支座(420)包括锚板(421),该锚板(421)固定贴靠所述盖梁(120)正对所述箱涵护栏(400)的侧壁,该锚板(421)与所述箱涵护栏(400)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第二支杆(422),所述第二支杆(422)水平设置,所有所述第二支杆(422)竖向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涵护栏(400)包括方管(401),对应每个所述墩柱(110)分别设置有一根方管(401),所述方管(401)与相应的所述护栏支座焊接连接,所述方管(401)上端不低于所述箱涵(100)上表面,相邻两个所述方管(401)之间水平连接有钢绞线(40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方管(401)之间的所述钢绞线段竖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胶条(200)包括槽状的橡胶条(210),该橡胶条(210)内包被有刚性的吸能变形体(230),该橡胶条(210)的两边缘处分别设置有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210)的槽底为平面状,所述橡胶条(210)的两侧槽壁分别为平滑曲面状,所述橡胶条(210)的两侧槽壁分别连接在所述槽底的相应边缘,两侧所述槽壁对应槽口的边缘分别向所述槽底的同一侧延伸并向外偏移,然后分别呈平面状向外延伸以形成贴靠部(220),所述贴靠部(220)与所述槽底平行;
所述吸能变形体(230)为包埋于所述橡胶条(210)内的槽形钢板,该槽形钢板与所述橡胶条(210)的形状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排水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排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709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