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路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73584.X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5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伟;范纲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维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8F21/08;F28F3/0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路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路热管。回路热管包括壳体,具有入口及出口与一腔室;回路管线,经由该入口及该出口与该壳体连接;毛细结构,设于该腔室内的底面上;导引结构,设于该腔室中并位于部分该毛细结构上,以将该腔室分隔成储水区及蒸发区;以及盖体,与该壳体组合以定义该腔室,并具有对应该蒸发区的传热结构;其中,位于该储水区的工作介质经由该毛细结构流至该蒸发区之后,吸收经该传热结构所传递的发热源的热能后气化,经气化的该工作介质经该导引结构的导引从该出口流出至该回路管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路热管。
背景技术
根据现代化需求,计算机与各种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且效能不断地提升,但在此过程中,高效能的硬件所带来的散热问题亦随之而来。一般而言,计算机与各种电子装置通常会使用散热元件来进行散热,例如使用散热膏或散热片来贴附于欲散热的电子元件上,以将热吸出并逸散。然而,此种散热方式效果有限,因而发展出使用工作流体的相变化来促进热传导的散热元件。
然而,上述的散热元件,例如回路热管,其蒸发部受热时,液态工作介质吸收热量而蒸发膨胀成气态时,气态的工作介质往往无法有效流向回路热管的冷凝部,导致整体散热效率不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回路热管,是目前业界所亟待克服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路热管,可使气态的工作介质有效地流向回路热管的冷凝部,并提升整体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回路热管包括:壳体,其内形成有腔室,且具有入口及出口;回路管线,经由该入口及该出口与该壳体连接;毛细结构,设于该腔室内的底面上;导引结构,设于该腔室中并位于部分该毛细结构上,以将该腔室分隔成储水区及蒸发区;以及盖体,与该壳体组合以定义出该腔室,并具有对应该蒸发区的传热结构;其中,该传热结构贴附于发热源,使位于该储水区的工作介质经由该毛细结构流至该蒸发区之后,吸收经该传热结构所传递的该发热源的热能后气化,而使经气化的该工作介质经该导引结构的导引从该出口流出至该回路管线。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导引结构具有一开口,且该开口连通该出口。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导引结构为U型。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导引结构具有一本体及两个脚部,该两个脚部间隔地朝同一方向延伸而设置于该本体,且该两个脚部之间形成该开口。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两个脚部分别抵贴该壳体的相对二侧壁,且该本体未抵贴该入口以形成该储水区。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两个脚部与该本体的交接面为直角或非直角。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两个脚部间隔地朝该同一方向延伸时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以使该开口的尺寸相符于该出口的尺寸。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导引结构为电木材质或陶瓷材质所制成。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开口朝重力方向设置,且该入口及该出口沿该重力方向依序排列。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盖体为金属板,该传热结构为该金属板上的多个鳍片。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形成该金属板或该多个鳍片的材质为铜或铝。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毛细结构为颗粒烧结体、网体结构、纤维结构、沟槽或其组合。
前述的回路热管中,该回路管线具有冷凝区,供经气化的该工作介质于该冷凝区液化,以使经液化的该工作介质经由该入口流回至该储水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维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维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73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