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放电电路及智慧灯杆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82768.2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52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友;段淑平;李兴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50 | 分类号: | H05B45/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沈红曼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放电 电路 智慧 灯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放电电路,应用于LED驱动电源,包括:电源端;取样电路,取样电路输入端分别与电源端和市电连接,电源端经过整流桥连接至取样电路输入端,取样电路接地端接地;放电控制电路,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取样电路输出端连接,放电控制电路接地端接地;储能电路,储能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外接电源和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储能电路的接地端接地;以及供电电路,供电电路输入端与储能电路输出端连接,供电电路接地端接地。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智慧灯杆,包括快速放电电路。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驱动电源的可靠性,也保护了灯具,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减轻了终端的应用和维护,减少了技术支持部门的管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放电电路及智慧灯杆。
背景技术
LED灯作为一种新型节能照明产品,在全球能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计划的大背景下,LED照明具有传统照明产品所不具备的多种特性,如:高光效、高节能、长寿命,无污染使其近乎成为理想的照明设备。
LED驱动电源作为整个照明产品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照明产品的可靠性,舒适性和使用寿命。现有户外照明设备,如夜景照明,LED照明等产品,用于智慧灯杆的绝大多数驱动电源都会采用带辅助源设计,驱动电源很重要的一个电性指标是输出电流过冲必须保证在合理范围内,由于辅助源的存在,在AC输入关断后,辅助源的输出不会马上掉下去,而是保持3~5s的时间,这段时间内IC的供电仍然存在,使得IC无法复位。二次开机时IC无法软起,带来风险,同时,输出电流过冲会超标,过高的电流尖峰给灯具带来损害,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解决LED驱动电源输入断电后,二次开机输出电流过冲问题的快速放电电路及智慧灯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快速放电电路,应用于LED驱动电源,包括:电源端;
取样电路,所述取样电路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端和市电连接,所述电源端经过整流桥连接至所述取样电路输入端,所述取样电路接地端接地;
放电控制电路,所述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取样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控制电路接地端接地;
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外接电源和所述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能电路的接地端接地;
以及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储能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接地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取样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1,第一电容CBB5,电阻组和第四电阻R61;
所述电源端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D11一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BB5接地,另一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组和第四电阻R61接地;
所述电阻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1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组第二端一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61接地,另一路连接至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放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8,第五电阻R3,第六电阻R4、第三二极管D2和第二三极管Q1;
所述第一三极管Q8基极与所述取样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8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3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3第二端一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4接地,另一路与第二三极管Q1基极连接;
所述第三二极管D2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8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2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C1;所述第五电阻R3第二端一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C1接地。
优选地,所述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827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型夹板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反溢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