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内患者术后仰卧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93510.2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96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何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 |
代理公司: | 郑州嘉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15 | 代理人: | 王振晓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患者 术后 仰卧 固定 装置 | ||
心内患者术后仰卧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固定方法操作不便且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倒L形的支撑壳,支撑壳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卷轮,卷轮上设有拉绳,支撑壳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且位于卷轮右方的换向轮,拉绳与换向轮接触,支撑壳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位于卷轮左方的转轮,拉绳自由端与转轮固定连接,拉绳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滑块,左侧的滑块于换向轮后方,右侧的滑块位于换向轮前方,滑块位于卷轮与换向轮之间,滑块下端贯穿支撑壳且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板;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心内患者术后仰卧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心内科的患者在术后伤口崩开,以便于加快伤口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医护人员通常需要使患者长时间的保持仰卧位,但现在的患者大多无法长时间的保持仰卧体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仰卧位进行固定,而现有的固定方法大多为医护人员使用绷带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缠绕固定,但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费时费力且绷带容易松散脱落,从而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内患者术后仰卧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固定方法操作不便且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倒L形的支撑壳,支撑壳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卷轮,卷轮上设有拉绳,支撑壳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且位于卷轮右方的换向轮,拉绳与换向轮接触,支撑壳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位于卷轮左方的转轮,拉绳自由端与转轮固定连接,拉绳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滑块,左侧的滑块于换向轮后方,右侧的滑块位于换向轮前方,滑块位于卷轮与换向轮之间,滑块下端贯穿支撑壳且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使用方便,通过转动转轮,转轮经拉绳带动两个滑块相对或相背移动,滑块带动固定板移动,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仰卧位进行固定,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省时省力且固定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倒L形的支撑壳1,支撑壳1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卷轮2,卷轮2上设有拉绳3,支撑壳1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且位于卷轮2右方的换向轮4,拉绳3与换向轮4接触,支撑壳1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位于卷轮2左方的转轮7,拉绳3自由端与转轮7固定连接,拉绳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的滑块5,左侧的滑块5于换向轮4后方,右侧的滑块5位于换向轮4前方,滑块5位于卷轮2与换向轮4之间,滑块5下端贯穿支撑壳1且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板6。
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对固定板6进行限位,所述的支撑壳1左端开设有多个沿转轮7圆周方向分布且左右轴向的限位孔8,支撑壳1左端转动连接有与转轮7同轴的转柄9,转柄9右端贯穿支撑壳1且与转轮7固定连接,转柄9上紧密滑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右端可插入限位孔8内的限位杆10。
为了便于滑块5与支撑壳1滑动连接,支撑壳1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滑槽,滑块5与其对应侧的滑槽滑动连接。
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对固定板6进行复位,所述的卷轮2下端经卷簧11与支撑壳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935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轴架松动的击弦机总挡
- 下一篇:自助发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