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岔枕横向阻力增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93920.7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09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韩笑东;王猛;井国庆;王树国;秦暄阳;谢家乐;李新捷;王俊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B7/22 | 分类号: | E01B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岔枕 横向 阻力 增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岔枕横向阻力增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钢岔枕两端的两个横向阻力增强结构本体,两个横向阻力增强结构本体均包括:阻力耳板,阻力耳板为两个,且对称可拆卸连接在钢岔枕端部的两侧;阻力底板,阻力底板顶部横撑于钢岔枕底端面上的容置槽内,阻力底板底部插接在道砟中,其两侧分别与两个阻力耳板可拆卸连接。该结构可增大轨枕横断面有效面积,增加了钢岔枕的横向阻力,有效防止了轨枕发生沿其长度方向上的横向位移而发生类似于胀轨跑道的事故;并且还起到约束道砟向钢岔枕外侧流动,减少钢岔枕发生空吊板现象的概率。同时,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安装、易拆卸,不影响道岔内部空间,不占用捣固空间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钢岔枕横向阻力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道岔是实现轨道转换的重要的设备,广泛存在于铁路线路上。应用在铁路道岔上的岔枕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来自钢轨的各向压力并均匀地向道床传递,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和为转辙机提供支点扳动道岔的功能。轨枕应具有必要的坚固性、弹性和耐久性,并能便于固定钢轨,有抵抗纵向和横向位移的能力。
木岔枕是世界铁路最早应用的岔枕。其主要优点是弹性好、形状简单、加工容易、重量轻、更换方便、铺设快,具有良好的环节列车冲击的作用。但是同时其也有造价高,寿命短,更换频繁、耗用大量优质木材,破坏环境、易腐蚀,易磨损、几何形位不易保持,易损坏、材料均匀性差,强度弹性不完全一致等缺点,故现今已经很少使用木材作为岔枕材料。
混凝土岔枕是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的岔枕形式。随着铁路高速、重载发展的需要,用混凝土岔枕代替木岔枕已成为岔枕的发展方向。混凝土轨枕制作简单,并能保证几何尺寸,使轨道弹性均匀,提高了轨道的稳定性,且不受气候、腐朽、虫蛀及火灾的影响,使用寿命长。但是,目前常用作岔枕的混凝土枕需将道岔电务转换杆甚至转辙机置于轨枕旁边,占用了道岔捣固空间,维修中难以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对道岔进行捣固养护,不利于道床的稳定和道岔状态的保持;电务转换设备缺少保护装置,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老化较快,增加养护维修工作。
钢岔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岔枕,主要用于道岔牵引点处,穿插在混凝土岔枕之间,可将道岔电务转换杆件甚至转辙机均放于枕内,不占用道岔捣固空间,有利于大机养护作业及道床的稳定,且还有脱轨时损伤少,可再生的优点。
然而,将钢轨枕作为岔枕加入混泥土道岔体系同样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如:(1)振动频率高,振动位移大,难于保持轨道几何形位。相比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钢轨枕质量较轻、刚度较大,使得钢轨枕振动过大。(2)道床劣化快。钢轨枕与道砟直接接触,钢制接触面较高的刚度和硬度容易导致道砟颗粒磨耗,特别容易形成空吊板。(3)道床阻力小。钢制面较为光滑,接触介质摩擦系数小,降低了道床横向阻力,易发生类似于胀轨跑道的事故。
因此需要对传统钢轨枕进行优化,提升钢岔枕横向阻力,以防止轨枕发生横向位移,发生类似于胀轨跑道的事故,并在较低的安装成本、不影响原有的钢岔枕优点的情况下,增加钢岔枕横向阻力,即如何提供一种钢岔枕横向阻力增强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岔枕横向阻力增强结构,综合考虑道岔特殊的运营条件,满足低成本、易安装、可拆卸、不影响空心钢岔枕内部空间的要求,在原有的钢岔枕上进行结构优化,有效弥补钢岔枕道床横向阻力小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岔枕横向阻力增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钢岔枕两端的两个横向阻力增强结构本体,两个所述横向阻力增强结构本体均包括:
阻力耳板,所述阻力耳板为两个,且对称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钢岔枕端部的两侧;
阻力底板,所述阻力底板顶部横撑于所述钢岔枕底端面上的容置槽内,所述阻力底板底部插接在道砟中,其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阻力耳板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939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医内科用高效中药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冷压缩机组用的储液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