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94209.3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4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水;蒋晓平;曾庆明;付文涛;邓武;张书启;彭建君;陈良军;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6 | 分类号: | F23C10/26;F23C10/3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地址: | 330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化床 锅炉 料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所述放灰装置包括第一放灰管和第二放灰管,所述第一放灰管设于第一返料器底部,所述第一放灰管上设有第一放灰手动阀,所述第二放灰管设于第二返料器底部,所述第二放灰管上设有第二放灰手动阀;所述第一放灰管和所述第二放灰管向下延伸汇合至母管,构成Y型结构,所述母管与冷灰器连接,所述母管上设有膨胀节,所述冷灰器底部设有放渣管,所述放渣管连接输渣链斗机。所述冷灰器为筒状结构,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内筒设有螺旋叶片;所述外筒底部还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冷却水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夹道中流动,吸热后通过所述出水管回流至除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化床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流化床背压供热机组中,热网负荷低,这时锅炉也跟着降负荷,但很难将锅炉负荷降至与汽机负荷相匹配,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放返料器循环灰降低炉膛稀相区吸热,从而达到降低锅炉负荷与汽机负荷相匹配,但返料器循环灰温度有750℃左右,人工放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公开号为CN21077214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倾斜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平行,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一个通过灰渣用的通道,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下方形成过水仓,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形成通风仓,在所述过水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前、后端面贴合所述冷却箱的内壁,第三隔板的两端向下弯曲后贴合箱体的内底部,在第三隔板的内侧形成一个独立的第一通风仓,在所述冷却箱的右侧焊接有一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冷却箱的那一端倾斜向上后连接一个中继管,所述中继管与所述进料管之间装配有法兰,所述进料管与所述通道相通,所述中继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对接锅炉炉膛的排渣口,在所述中继管的外壁处焊接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倾斜向上延伸后对接锅炉返料箱的循环灰的出料口,在所述冷却箱的底部靠近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放渣管,所述放渣管与所述通道相通,在所述冷却箱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设在所述第三隔板的两侧处,在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控制进水流量的球阀,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检测出水温度的指针式温度计,所述第三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宽度为10mm~20mm的过水间隙,从进水管处进入的除盐水通过该过水间隙后再由出水管排出;在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安装有一冷风机,所述冷风机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外部焊接有分风管,所述分风管连通所述通风仓,所述出风管的下端弯曲后插入至所述第一通风仓内,在所述冷却箱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通风仓相通的排风孔,在所述冷却箱的后端面处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风仓相通的第一排风孔。该专利虽然能冷却循环灰,但结构复杂、安装工艺繁琐且冷却水不能回水。
因此,亟需研究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装置,所述放灰装置包括第一放灰管和第二放灰管,所述第一放灰管设于第一返料器底部,所述第二放灰管设于第二返料器底部;所述第一放灰管和所述第二放灰管向下延伸汇合至母管,所述母管与冷灰器连接,所述冷灰器底部设有放渣管,所述放渣管连接输渣链斗机。
其中,所述冷灰器为筒状结构,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内筒设有螺旋叶片。
其中,所述母管与所述内筒垂直连接。
其中,所述放渣管分别与所述内筒和所述输渣链斗机垂直连接。
其中,所述外筒底部还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冷却水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夹道中流动。
其中,所述冷却水为除盐水,吸热后通过所述出水管回流至除氧器。
其中,所述第一放灰管、所述第二放灰管和所述母管呈Y型结构,所述第一放灰管和所述第二放灰管之间的夹角α在75~85度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942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表生产分类打包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防虫的节能垃圾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