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与型钢组合的混凝土楼板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95856.6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2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关渭南;耿大新;禹丽峰;谭成;杨超;王宁;赵艳飞;黄永虎;陈俊;祝俊华;贾笑;孔晓飞;罗傅刚;廖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43 | 分类号: | E04B5/43;E04C5/08;E04C5/12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徐柳华 |
地址: | 332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型钢 组合 混凝土 楼板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与型钢组合的混凝土楼板体系,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楼板以及设置在混凝土楼板内的若干横向排列的楼板开洞区域,混凝土楼板内以及楼板开洞区域周边位置均设有型钢,相临两个楼板开洞区域之间设有型钢混凝土立柱,型钢混凝土立柱由型钢配合混凝土浇筑而成,混凝土楼板内设有若干横向排布的后浇带,在相邻两个后浇带之间以及混凝土楼板与后浇带之间均设置有预应力锚索,混凝土楼板与后浇带内预留用可供预应力锚索穿过的预应力孔道。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板内拉应力水平,控制楼板裂缝宽度,适宜大型开孔建筑的混凝土楼板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应力与型钢组合的混凝土楼板体系。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结构由于缺乏特色,只满足于功能,结构形式单调等原因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因此城市中很多大型建筑结构楼板采用大开洞形式引入自然光、植物等形成一个结构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但同时这样一定连续性的序列中庭、交错的空间氛围营造,会导致混凝土层板水平抗力的不连续性,同时由于楼板均采用大开洞形式,对楼板产生很大的削弱。从而使各层板在中庭开洞边缘处出现较大拉应力区域,从而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及耐久性,同时在较大侧向水土压力及温度作用下,楼板的强度、刚度和裂缝控制是现代化建筑结构的难点之一。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楼板体系存在着在中庭开洞边缘处出现较大拉应力区域而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与耐久性以及不易控制楼板的裂缝程度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一种预应力与型钢组合的混凝土楼板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与型钢组合的混凝土楼板体系,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板内拉应力水平,控制楼板裂缝宽度,适宜大型开孔建筑的混凝土楼板体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与型钢组合的混凝土楼板体系,包括混凝土楼板以及设置在混凝土楼板内的若干横向排列的楼板开洞区域;
所述混凝土楼板内以及楼板开洞区域周边位置均设有型钢,所述型钢包括型钢梁以及型钢柱,所述型钢梁以及型钢柱十字交叉均匀设置在混凝土楼板内,相临两个楼板开洞区域之间设有型钢混凝土立柱,所述型钢混凝土立柱由型钢配合混凝土浇筑而成;
所述混凝土楼板内设有若干横向排布的后浇带,在相邻两个后浇带之间以及混凝土楼板与后浇带之间均设置有预应力锚索,所述混凝土楼板与后浇带内预留用可供预应力锚索穿过的预应力孔道,所述预应力锚索包括波纹管、连接在波纹管内的预应力筋、设置在波纹管两端的预应力锚索固定端和预应力锚索张拉端以及设置在波纹管上用于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设置在相邻两个后浇带之间的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锚索固定端以及预应力锚索张拉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后浇带内,设置在混凝土楼板与后浇带之间的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锚索固定端设置在后浇带内,预应力锚索张拉端设置在混凝土楼板内,且所述混凝土楼板内设置有可供预应力锚索张拉端进行张拉过程的张拉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预应力锚索固定端以及预应力锚索张拉端上均设置有用于将其限位在混凝土楼板以及后浇带内的U形箍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预应力锚索固定端包括固定在波纹管一端的圆筒、固定在圆筒一侧的弧形筒以及固定在弧形筒一侧的圆锚板,所述弧形筒与圆筒之间固定有锚下垫板,所述圆筒以及弧形筒外围螺旋设置有螺旋筋,所述预应力筋一侧贯穿圆筒、锚下垫板、弧形筒以及圆锚板,所述预应力筋一端贯穿出圆锚板且其通过夹片与圆锚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预应力锚索张拉端包括固定在波纹管一端的紧箍环,所述预应力筋固定贯穿出紧箍环外,所述紧箍环远离波纹管的一侧设有垫板,所述预应力筋的端部贯穿出垫板外,所述预应力筋伸出垫板的部分以及紧箍环外围螺旋设置有螺旋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95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内检设备用万向节
- 下一篇:一种高压气的气控闷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