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淀池气提排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25714.X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24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何立兴;苏志广;李宁;王凯;王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淀 池气提排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淀池气提排泥装置,包括:变径吸泥管、风机、管路和阀门;其中,所述变径吸泥管设置在沉淀池的底部,该变径吸泥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为伸出所述沉淀池外的出泥口,该变径吸泥管上分布设有多个吸泥孔;所述风机通过设置所述阀门的所述管路与所述变径吸泥管连接。该气提排泥装置吸力大、效率高、清理彻底;排出的污泥可直接进入移动式一体化污泥脱水车,进行脱水处理;定期排泥,排泥量可通过流量调节阀进行调节,可控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排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淀池用的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处理用吸泥机一般是由吸泥泵、管路、污泥斗、电动阀门等连接而成,主要用于沉淀池的排泥。排泥时通过管路与4个锥度的污泥斗相连,启动吸泥泵吸泥并排出污泥斗。但这种吸泥方式排泥的吸泥机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般受限于吸泥泵的吸力不够大,管路易堵塞,导致排泥不畅,并且大大增加了维修费用,对应边角处的污泥不宜排出,污泥回流或排泥不干净,容易产生死角,排泥不够彻底,易产生污泥上浮现象。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沉淀池气提排泥装置,能不留死角的处理沉淀池的污泥,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沉淀池气提排泥装置,包括:
变径吸泥管、风机、管路和阀门;其中,
所述变径吸泥管设置在沉淀池的底部,该变径吸泥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为伸出所述沉淀池外的出泥口,该变径吸泥管上分布设有多个吸泥孔;
所述风机通过设置所述阀门的所述管路与所述变径吸泥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沉淀池气提排泥装置,其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采用设有多个吸泥孔的变径吸泥管,与风机和设有阀门的管路配合,形成一种气提排泥装置,由于变径吸泥管有利于增大吸力,能对不同污泥分布的沉淀池底部进行全面排泥,不留死角,保证排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沉淀池气提排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沉淀池气提排泥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沉淀池气提排泥装置的变径吸泥管的示意图;
图中:1-变径吸泥管;11-吸泥孔;12-变径吸泥管的起端;13-变径吸泥管的终端;14-接触池底的棱边;2-风机;3-管路;4-阀门;5-出泥口;6-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首先对本文中可能使用的术语进行如下说明:
术语“和/或”是表示两者任一或两者同时均可实现,例如,X和/或Y表示既包括“X”或“Y”的情况也包括“X和Y”的三种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桑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25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业树苗种植用导向支架
- 下一篇:一种稳定型管道式自动除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