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的快速取样的食品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29669.5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9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燕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尚久恒 |
地址: | 271600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快速 取样 食品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取样检测领域的一种方便的快速取样的食品检测装置,包括取样机构和检测器,液体取样管和固体取样管均固定连接于手持座底部,液体取样管顶部设有固定螺套,固定螺套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片,液体取样管内活动连接有活塞,活塞顶部设有轴套,手持座顶部设有两个导套,导套内活动插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片,连接杆底端延伸至固体取样管内,两根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取样板,取样板顶部与手持座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根回位弹簧,液体取样管和固体取样管后侧开设有取样口,取样口内插设有检测头;此装置方便携带和操作,且便于取样,同时检测精度和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取样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的快速取样的食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同时人们对食物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液越来越重视,一般公共食堂需要定期对食物进取样检测,食品检测仪是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能快速检测出各种食品中农药残留、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五十余种有毒有害物质和添加剂的含量,是一台集多种检测功能于一体的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仪器,广泛应用于蔬菜瓜果、米面制品、干货副食品、药材、水产品、肉制品、腌菜类等检测,可适应于食品生产,流通,检测等多领域。
传统的食品检测器都不配备取样机构,传统的食品检测方式都是通过检测人员现场取样,并带回实验室利用检测器进行检测,这种方式不方便进行操作,导致检测效率低,且检测精度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的快速取样的食品检测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的快速取样的食品检测装置,包括取样机构和检测器,所述取样机构包括手持座、液体取样管和固体取样管,所述液体取样管和固体取样管均固定连接于手持座底部,所述固体取样管位于液体取样管外侧,所述液体取样管顶部设有固定螺套,所述固定螺套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片,所述液体取样管内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顶部设有轴套,所述调节螺杆底端与轴套转动插接,所述手持座顶部设有两个导套,两个所述导套分别位于液体取样管左右两侧,所述导套内活动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片,所述连接杆底端延伸至固体取样管内,两根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取样板,所述取样板顶部与手持座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根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套设于连接杆外侧,所述液体取样管和固体取样管后侧开设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内插设有检测头,所述检测头与检测器之间电性连接有连接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持座上开设有两个手持槽,所述手持槽内固定粘接有防滑胶垫,有利于提升手持的牢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体取样管前侧开设有计量窗,方便对固体取样管内的食物量进行观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取样板顶部边缘处开设有切割齿,方便切割固体食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器上设有液晶显示屏、控制按键和扩展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取样口上螺纹配设有密封防尘帽,起到防尘的作用,防止外界灰尘进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片转动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带动活塞上下移动,利用大气压强的作用可将液体食物吸取至液体取样管内,通过按动按压片带动连接杆和取样板向下移动,利用回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和切割齿的设计,取样板可以回位并切割固体食物,将固体食物储存在固体取样管内,方便进行取样,提升检测效率,通过检测头和检测器进行检测,节省了带回实验室检测的时间,有利于提升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燕,未经李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296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