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止静电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54560.7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7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田新科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止 静电 电缆 | ||
一种新型防止静电电缆,包括高阻燃外护套1和防静电绝缘层4,高阻燃外护套1内部设置有隔热层2,隔热层2套装在金属铜带屏蔽层3外侧,金属铜带屏蔽层3内部安装有防静电绝缘层4,防静电绝缘层4内部设置有导体5,金属铜带屏蔽层3内壁与硅胶绝缘层41贴合,且硅胶绝缘层41外壁设置有防静电图层,通过硅胶绝缘层41对金属铜带屏蔽层3进行支撑,且通过金属铜带屏蔽层3外壁的防静电图层增加对内部的导体5的防静电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防止静电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如今的技术手段中,常会使用到相应的电缆结构,而现有的电缆在实际应用中,防静电性能不佳,且自身的受压强度不足,导致电缆受压内部的防护层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新型防止静电电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新型防止静电电缆,该装置包括高阻燃外护套和防静电绝缘层,所述高阻燃外护套内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套装在金属铜带屏蔽层外侧,所述金属铜带屏蔽层内部安装有防静电绝缘层,所述防静电绝缘层内部设置有导体,所述防静电绝缘层包括硅胶绝缘层、支撑套件、矿物填充和内屏蔽层,所述硅胶绝缘层套装在支撑套件外侧,且硅胶绝缘层与支撑套件之间通过矿物填充填充,所述支撑套件内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内屏蔽层,所述内屏蔽层套装在导体外侧,所述金属铜带屏蔽层套装在硅胶绝缘层外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套件包括支撑环、支撑杆和内支撑块,所述支撑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环内中部嵌入有内支撑块,所述内屏蔽层分别设置于支撑环内部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内支撑块包括支撑块体、半圆槽和圆形通孔,所述支撑块体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半圆槽,且半圆槽外侧与支撑环内壁形成圆形通孔,所述支撑块体嵌入至支撑环内中部。
优选的,所述金属铜带屏蔽层内壁与硅胶绝缘层贴合,且硅胶绝缘层外壁设置有防静电图层。
优选的,所述内屏蔽层表面设置有防静电图层,且圆形通孔内部与内屏蔽层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左右两端均与硅胶绝缘层贴合,且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支撑环外壁和硅胶绝缘层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体上下两侧分别与支撑环内壁贴合,且支撑块体左右两侧的圆形槽半径与支撑环内部左右两侧圆弧状的半径一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防止静电电缆,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防止静电电缆,通过在电缆的金属铜带屏蔽层内部设置了防静电绝缘层,防静电绝缘层最外层为硅胶绝缘层,且硅胶绝缘层具有缓冲效果,通过硅胶绝缘层增加内部导体的受压强度,且硅胶绝缘层内部设置有支撑套件,通过支撑环、支撑杆和内支撑块对导体进行支撑,大大增加导体的抗压强度,且分别在硅胶绝缘层外侧和导体外侧的内屏蔽层外壁分别设置了防静电图层,增加电缆的防静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静电绝缘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静电绝缘层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套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田新科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田新科电工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54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