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60938.4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37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黄观阳;吴军;秦烁晓;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徐彪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拼装 三级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一级箱式沉淀池和二级箱式沉淀池上均设有通水凸管,在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上均设有通水凹管,一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凸管插接于二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凹管内,二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凸管插接于三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凹管内,在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的结合处的外壁套设有防渗弹性橡胶套;一级箱式沉淀池,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倒漏斗;在三级箱式沉淀池上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比传统沉淀池容量增大一倍多,提高了循环利用的效率,滤水效果好且该实用新型重量较轻,方便拆装,可重复利用,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前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施工工地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若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破坏当地水源;而且,雨水及井点降水,不综合利用,直接排入市政官网,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与绿色施工、节约用水的方针不符。因此,在工地现场必须设置三级沉淀及成套排放设施;目前,传统的三级沉淀池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四周采用红砖或灰砂砖砌筑,内表面M20水泥砂浆抹面,或直接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或采用钢制沉淀池。在城市中,施工场地多狭小,必须根据工地实际,合理规划好三级沉淀池的场地,若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沉淀池,只是一次性使用,使用完毕即废弃,形成建筑垃圾,不符合低碳减排理念;若采用钢制沉淀池,由于钢密度高、质量大,不便于工人安拆、工作效率低,表面涂层易脱落、易腐蚀生锈、降低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本实用新型提高沉淀池的循环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且方便清淤,同时该沉淀池质量小,安拆方便,不易生锈腐蚀。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施工用拼装式三级沉淀池,包括依次并列设置的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和二级箱式沉淀池上均设有通水凸管,在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上均设有通水凹管,一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凸管插接于二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凹管内,二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凸管插接于三级箱式沉淀池上的通水凹管内,在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的结合处的外壁套设有防渗弹性橡胶套;一级箱式沉淀池,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倒漏斗;在三级箱式沉淀池上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上设有用于对应安装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的安装孔,所述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通过胶水固定或者过盈方式固定于对应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通水凸管与通水凹管均向下倾斜设置,在每个通水凸管的进水口处设有预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箱式沉淀池内设有由上至下布置的粗砂层和小卵石层。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的容积比为1:1:2,且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的上端面均齐平,一级箱式沉淀池与二级箱式沉淀池的下端面均齐平, 三级箱式沉淀池的下端面与一级箱式沉淀池或二级箱式沉淀池之间的高度差为400m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上方,在进水口处设有格栅过滤网和高水位浮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箱式沉淀池上设有低水位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倒漏斗处连接有排泥管,排泥管上连接有排污泵,用于抽吸一级箱式沉淀池内的细石淤泥。
进一步地,在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的上端口四个边角处均设有一个吊环。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箱式沉淀池、二级箱式沉淀池和三级箱式沉淀池的材质均为玻璃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60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系统及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共轨泵的停油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