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壳程全排净结构缠绕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69304.5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75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邓学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能星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34;F28F9/02;F28F9/26;F28F21/08 |
代理公司: | 宁波海曙甬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0 | 代理人: | 陈振伟 |
地址: | 402100 重庆市永***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壳 程全排净 结构 缠绕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壳程全排净结构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壳程筒节,壳程筒节的两端均焊接有椭圆封头,椭圆封头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管程接管,第一管程接管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法兰,壳程筒节的底端两侧均连接有第二管程接管,第二管程接管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法兰,壳程筒节的内侧两端均连接有管板,第二管程接管的内侧顶端和管板的底端连接,管板的一侧连接有若干管束,该种管壳程全排净结构缠绕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捷,能有效将壳程筒节内的物料排放干净,避免腐蚀介质的聚集,且在清洗过程中避免含酸的清洗液残留在壳程筒节中,引起换热器管束的腐蚀,从而大大延长了缠绕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缠绕式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壳程全排净结构缠绕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换热器是传统的列管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庞大,用料多,占地面积大,安装不方便,换热效率低等缺点。近年在这些领域逐步被缠绕管式换热器所替代,其具有节料省,重量轻,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换热效率是列管式的5~7倍。然而其在实际生产运用中存在一些缺点,如壳程介质在出口不能够排净,在清洗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含酸的清洗液残留在壳程中,引起换热器管束的腐蚀,从而缩短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管壳程全排净结构缠绕式换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壳程全排净结构缠绕式换热器,包括壳程筒节,所述壳程筒节的两端均焊接有椭圆封头,所述椭圆封头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管程接管,所述第一管程接管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法兰,所述壳程筒节的底端两侧均连接有第二管程接管,所述第二管程接管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法兰,所述壳程筒节的内侧两端均连接有管板,所述第二管程接管的内侧顶端和管板的底端连接,所述管板的一侧连接有若干管束,所述壳程筒节的内部设有中心管,所述管束的内部设有若干螺纹管,所述螺纹管正反缠绕于中心管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束相邻层间的螺纹管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螺纹管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椭圆封头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和第一管程接管的外侧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程筒节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内侧和第二管程接管的外侧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束之间间隙为3~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程筒节为不锈钢卷制成的筒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管壳程全排净结构缠绕式换热器,通过管束相邻层间的螺纹管螺旋方向相反,使介质沿管束之间螺旋流动,并呈湍流状,增加换热效率,通过壳程筒节为不锈钢卷制成的筒状,有效增加了产品的防腐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2、该种管壳程全排净结构缠绕式换热器,通过第二管程接管的内侧顶端和管板的底端连接,使第二管程接管内壁与管板内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壳程筒节清洗时含酸的清洗液能够排除干净,同时能够保证更换其他冷介质时物料能够清洗干净,从而大大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捷,能有效将壳程筒节内的物料排放干净,避免腐蚀介质的聚集,且在清洗过程中避免含酸的清洗液残留在壳程筒节中,引起换热器管束的腐蚀,从而大大延长了缠绕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壳程全排净结构缠绕式换热器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能星流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能星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69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膜片自动化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字感应加热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