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振器的润滑油循环系统及激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70799.3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8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曾增;谢照徐;庞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娄底市金辉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1/22;B06B1/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李敏慧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振器 润滑油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激振器的润滑油循环系统以及激振器,箱体的内部设至少一个转轴,箱体上设至少一组轴承座,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在一组轴承座上,包括喷油孔、回油孔、吸油管、出油管、挡油板以及设置于箱体的顶侧的齿轮泵,齿轮泵用于为润滑油循环系统提供动力,吸油管分别与回油孔和齿轮泵连通,出油管分别与喷油孔和齿轮泵连通,喷油孔的位置与轴承的位置一一对应,挡油板固定于箱体内部,挡油板与箱体的底板之间形成储油空间,挡油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槽型缺口,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回油孔。本方案在箱底设置挡油板,保证润滑油液的位置及高度的稳定,阻止润滑油在箱体内四处溅射,保证齿轮润滑油的循环油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振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振器的润滑油循环系统及激振器。
背景技术
偏心体旋转激振器,是通过驱动齿轮带动偏心齿轮进行旋转。多采用成对的偏心齿轮,偏心齿轮相互反转的同时,产生的横向离心力相互抵消,竖向产生相同的离心力,从而叠加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随着偏心齿轮旋转,产生上下振动,那么各组偏心齿轮之间的大冲击咬合必然存在大量的摩擦热量。同时滚动轴承在重载情况下的运转也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需要油液对其齿与齿之间的咬合、轴承的滚动进行润滑与散热。一般情况下是将齿轮下方浸在一定深度的润滑油液中,滚动轴承利用润滑油脂润滑,并没有独立的喷溅润滑系统。这种润滑油润滑方式存在几个问题:1、激振器处于工作情况下,油液会在腔体内晃荡,影响激振器本身的工作效率;2、油液本身没办法将热量传到外界,致使激振箱体温度整体升高,造成各部件热损坏,比如密封部件; 3、滚动轴承的润滑油脂工作时间过长之后容易流失,缩短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激振器的润滑油循环系统及激振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几个技术问题,以确保润滑油系统能及时散热,保证润滑油液的位置及高度的稳定,确保齿轮润滑的油液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激振器的润滑油循环系统及激振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几个技术问题,以确保润滑油系统能及时散热,保证润滑油液的位置及高度的稳定,确保齿轮润滑的油液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激振器的润滑油循环系统,设置于激振器的箱体上,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转轴,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轴承座,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一组所述轴承座上,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喷油孔、回油孔、吸油管、出油管、挡油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侧的齿轮泵,所述齿轮泵用于为所述润滑油循环系统提供动力,所述吸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油孔和所述齿轮泵连通,所述出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喷油孔和所述齿轮泵连通,所述喷油孔的位置与所述轴承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挡油板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挡油板与所述箱体的底板之间形成储油空间,所述挡油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槽型缺口,所述挡油板上设置有波峰结构和波谷结构,所述波谷结构的底侧表面与所述储油空间的润滑油的液面齐平,所述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所述回油孔。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储油空间内的润滑油依次经过所述回油孔、所述吸油管和所述齿轮泵进入所述出油管,然后经过所述喷油孔进入到所述轴承的润滑油道中,再通过所述挡油板回到所述储油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润滑油循环系统。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槽型缺口横跨所述波谷结构,且所述槽型缺口与所述波谷结构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挡油板包括至少两块V型单板拼合而成,所述V型单板的边缘位置开设有贯通缺口,两个所述V型单板的贯通缺口对齐形成所述槽型缺口。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吸油管上的油路散热器,所述油路散热器用于对所述吸油管中的润滑油进行散热。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方案中,还包括用于测量润滑油压力的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设置于所述吸油管或所述出油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娄底市金辉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娄底市金辉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70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磨工具及永磁电机
- 下一篇:一种缠绕膜用的展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