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撑式料夹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96905.5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10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毛龙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一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撑式料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撑式料夹,该内撑式料夹包括固定部、设置于固定部一端的头部;头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深度方向沿着头部的中心轴线设置,且第一凹槽贯穿头部,并延伸至固定部;第一凹槽在头部的径向上也贯穿头部;固定部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连通设置。通过将原先设置在夹头的第一凹槽与第一通孔延伸至固定部,使得上述内撑式料夹的夹头体积更小,从而降低了料夹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加深第一凹槽的深度、扩大第一通孔的直径,使得该内撑式料夹与管材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使得夹持管材时夹持力度更大,达到了更优的夹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撑式料夹。
背景技术
通常人们使用料夹以移动物料。常见的料夹通过夹爪夹持整体物料以移动物料。然而夹爪夹持管材类物料的难度高,且易掉落,因此需采用内撑式料夹来进行管材类物料的夹持移动。常见的内撑式料夹夹头体积大,但与管材的接触面积仅仅为夹头部分,且夹头内的开口较小,与管材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造成了料夹制造时的原材料浪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制造成本、高夹持效率的内撑式料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撑式料夹,该内撑式料夹包括固定部、设置于固定部一端的头部;头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深度方向沿着头部的中心轴线设置,且第一凹槽贯穿头部,并延伸至固定部;第一凹槽在头部的径向上也贯穿头部;固定部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原先设置在夹头的第一凹槽与第一通孔延伸至固定部,使得上述内撑式料夹的夹头体积更小,从而降低了料夹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加深第一凹槽的深度、扩大第一通孔的直径,使得该内撑式料夹与管材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使得夹持管材时夹持力度更大,达到了更优的夹持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示的内撑式料夹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示的内撑式料夹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1,内撑式料夹包括头部100、设置于头部100一端的固定部200。头部100包括弧形部110、与弧形部110固定的圆柱部120。其中,弧形部110为二分之一个球体,且弧形部110中央开设有第一凹槽111,该第一凹槽111的深度方向沿着该弧形部110的中心轴线设置,且第一凹槽111贯穿上述弧形部110与圆柱部120,并向固定部200方向延伸。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凹槽111在头部100的径向上也贯穿上述头部。圆柱部120为圆柱体,且该圆柱部120的直径与弧形部110的球形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一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一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96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床安全门缓冲门吸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物料定量输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