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管自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68181.0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71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昌盛测绘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7/14 | 分类号: | F16B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陈文丽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自 装置 | ||
一种套管自锁装置,包括外管,所述的外管的下端设有锥角尖,所述的外管的内侧设有可调节的内管,所述的弹簧内设有顶杆且顶杆延伸至外管内,所述的顶杆的下端外侧设有保持器,所述的顶杆贯穿固定杆和顶头,所述的顶头的外圈是锥形结构,所述的顶头和外管之间设有钢珠,所述的顶杆的上端设有按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按钮推动顶杆带动保持器向下移动,弹簧压缩,使得钢珠向下掉落,内管和外管解锁,内管可移动,反之,弹簧伸张,带动顶杆和保持器向上移动,使得钢珠卡在保持器、顶头和外管之间,顶头的外圈最锥形结构,顶头的斜面产生数倍于压力的使钢珠向外的径向力,使得内管固定在外管内,实现自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管自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管自锁装置。
背景技术
套管包括内管和外观,内管上会连接支架,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达不到自锁条件,当支架上的设备质量较大时,内管会向下滑动,容易造成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套管自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套管自锁装置,包括外管,所述的外管的下端设有锥角尖,所述的外管的内侧设有可调节的内管,所述的内管的上端内部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内设有连通槽,所述的连通槽内设有弹簧,所述的内管的下端设有顶头,所述的弹簧内设有顶杆且顶杆延伸至外管内,所述的顶杆的下端外侧设有保持器,所述的顶杆贯穿固定杆和顶头,所述的顶头的外圈是锥形结构,所述的顶头和外管之间设有钢珠,所述的顶杆的上端设有按钮。
进一步,所述的内管的上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架。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杆和顶头上设有配合顶杆使用的移动孔。顶杆贯穿固定杆和顶头,可在移动孔内移动,达到调节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的保持器的上端设有配合顶头使用的凹槽,所述的钢珠卡装在保持器、顶头和外管之间。钢珠卡装在保持器、顶头和外管之间,顶头的外圈最锥形结构成斜面,钢珠通过斜面产生数倍于压力的使钢珠向外的径向力,使得内管固定在外管内。
进一步,所述的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按钮且下端固定连接连通槽底部,所述的按钮的下端固定连接顶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按钮推动顶杆带动保持器向下移动,弹簧压缩,使得钢珠向下掉落,内管和外管解锁,内管可移动,反之,弹簧伸张,带动顶杆和保持器向上移动,使得钢珠卡在保持器、顶头和外管之间,顶头的外圈最锥形结构,顶头的斜面产生数倍于压力的使钢珠向外的径向力,使得内管固定在外管内,实现自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套管自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套管自锁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套管自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所示:1、外管;2、内管;2.1、固定杆;2.2、连通槽;3、按钮;4、保持器;5、顶杆;6、钢珠;7、锥角尖;8、顶头;9、支架;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昌盛测绘器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昌盛测绘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68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渣土细沙回收装置
- 下一篇:超低温深冷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