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72112.7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80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峰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22C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刘婷婷 |
地址: | 037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所述的模板用于工件的加工,包括底座、活动原胎和上盖,其中,活动原胎和上盖依次扣在底座的顶面上,并围成适配于工件第一部分的第一倒模槽;所述的模具整体翻转后,上盖的顶面朝下,上盖的底面朝上,并拆下底座,上盖的底面上方形成适配于工件第二部分的第二倒模槽。本模具中通过底座、活动原胎和上盖围成第一倒模槽,翻转并拆下底座以使第二倒模槽外露,从而使本模具具有两个加工工位,可将工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加工,减少了所需模具的数量,极大减少了前期成本的投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当所生产的工件有多个部分时,常采用的一种生产方法是分别铸模后进行拼接,即单独制造每个部分后将上述零部件拼装为目标产品。
该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各零部件之间的拼装误差只能在拼装过程中发现,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难以发现,一旦拼装误差过大,只能重新进行模具和对应零部件的生产,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完全浪费,且需再次投入成本进行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解决了铸模后拼接的生产方法难以发现拼装误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用于工件的加工,包括底座、活动原胎和上盖,其中,活动原胎和上盖依次扣在底座的顶面上,并围成适配于工件第一部分的第一倒模槽;
所述的模具整体翻转后,上盖的顶面朝下,上盖的底面朝上,并拆下底座,上盖的底面上方形成适配于工件第二部分的第二倒模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位于底座顶面上且靠近底座侧面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外凸部,当外凸部设有两个及以上时,外凸部分布在同一直线上;
相应地,活动原胎设有至少一个并与外凸部一一对应设置,且当活动原胎扣在底座上时,活动原胎扣在外凸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活动原胎扣在外凸部上时,活动原胎与外凸部之间留有间隙,向间隙注塑以形成预制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外凸部的顶面适配于活动原胎的外表面,外凸部的下方设有减重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活动原胎包括框体和单侧开口设置的盆体,其中,框体连接盆体的开口处;
盆体上设有位于开口对侧的锥体部和连通锥体部的槽体部,且锥体部和槽体部均向外凸出,槽体部自锥体部沿着盆体向框体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盖的底面上设有加工槽,加工槽至少下端部分用于围成第一倒模槽;加工槽上设有限位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盖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磁柱,底座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定位磁柱,且第二定位磁柱与第一定位磁柱一一对应设置。
有益效果:
本模具中通过底座、活动原胎和上盖围成第一倒模槽,翻转并拆下底座以使第二倒模槽外露,从而使本模具具有两个加工工位,同一模具实现对工件的两个部分的加工,减少了所需模具的数量,极大减少了前期成本的投入。
同时,活动原胎可动,可在翻转后进行检查、修补等操作,及时发现误差并进行修补,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峰,未经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72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废料回收功能的铝单板冲孔机
- 下一篇:一种人造瓣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