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鸣器壳体结构及蜂鸣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00607.6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7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项永金;陈明轩;张秀凤;戴银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9/22 | 分类号: | G10K9/22;G10K9/18;G10K9/1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张高洁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鸣器 壳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蜂鸣器壳体结构及蜂鸣器,该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与底盖,所述底盖扣合于所述上壳底部的装配口,所述底盖边缘与所述装配口口沿的扣合处形成有槽体,所述槽体中填充有粘合剂固化形成的胶结层。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扣合处构造出槽体以及在槽体中形成粘合剂固化后的胶结层,能够有效增强上壳与底盖连接的强度,提高其抗机械应力的能力,进而有效解决由于上壳与底盖耦合可靠性问题导致蜂鸣器失效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鸣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蜂鸣器壳体结构及蜂鸣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蜂鸣器,其结构主要由外壳、振动板、底盖及端子结构组成。在使用过程经常反馈蜂鸣器出现失灵的问题,核实得知主要原因为蜂鸣器耦合不良导致内部接触不良;另一个原因为内部振动片反装导致引脚端短路,使得蜂鸣器不起振,以上两种原因都会导致蜂鸣器出现失效的异常现象。
因此,需要对蜂鸣器的结构进行调整,通过结构的优化改进,提高蜂鸣器的外壳与底盖耦合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经过结构优化,可以消除可能导致蜂鸣器失效的结构方面的原因,进而在蜂鸣器失效时,可以直接快速锁定失效原因为内部振动片反装致使引脚端短路,免去了故障原因的排查过程,提高了对不良品的筛查、返修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的蜂鸣器容易因结构变形而发生失效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蜂鸣器壳体结构及蜂鸣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蜂鸣器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与底盖,所述底盖扣合于所述上壳底部的装配口,所述底盖边缘与所述装配口口沿的扣合处形成有槽体,所述槽体中填充有粘合剂固化形成的胶结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结层完全容纳于所述槽体内部。通过本实施方式,这样便于蜂鸣器在相应设备上的安装,避免与安装结构相互干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的侧面上具有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沿所述上壳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或沿所述上壳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通过本实施方式,加强筋结构主要是为了防止上壳容易受力变形,可以加强上壳的壳体局部厚度,进而加强其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加强筋结构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上壳的周向上均匀分布。通过本实施方式,多个第一加强筋沿上壳的周向均匀分布,这样有利于保证上壳各个区域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加强筋结构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的一端沿上壳的轴向延伸至靠近所述装配口的口沿处。通过本实施方式,由于形变主要发生在上壳与底盖的连接处,即二者相互扣合的位置,所以优选地需要进一步保证上壳的与底盖的连接处(装配口口沿处)的结构强度,进而需要进一步保证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至少覆盖到上壳靠近装配口口沿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加强筋结构至少包括所述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上壳的周向连续或不连续延伸。通过本实施方式,在保持强度的前提下,第二加强筋可以不完全连续延伸,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约材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上壳上靠近所述装配口的口沿的位置;对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存在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上壳上靠近所述装配口的口沿的位置。通过本实施方式,第二加强筋至少具有一个,多个第二加强筋沿上壳的轴向均匀分布,提高结构强度的均匀性。同时保证靠近装配口的口沿的位置具有第二加强筋,这样针对性的提高上壳最容易发生形变的位置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盖的底面上还具有对应所述蜂鸣器的引脚的散热凸台,所述引脚由所述散热凸台的位置贯穿所述底盖。通过本实施方式,基于散热凸台,能够增加底盖在引脚部分的结构强度,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蜂鸣器焊接时引脚部分的散热能力,使引脚热量能快速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006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导带通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检测触控屏的探针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