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层悬挑结构高效施工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31457.5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16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褚海伟;张宏伟;黄伟民;吕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6 | 分类号: | E04G13/06;E04G17/18;E04G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培君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 结构 高效 施工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层悬挑结构高效施工体系,包括悬挑梁免拆钢模、悬挑板免拆钢模和悬挑施工平台,悬挑梁免拆钢模分跨吊运拼装至设计位置,若干跨悬挑梁免拆钢模彼此相连形成一网格状受力整体,悬挑板免拆钢模固定铺设于悬挑梁免拆钢模上方,且其板面对应悬挑梁免拆钢模顶部开口位置贯通开设有操作口;悬挑施工平台对应设置于悬挑梁免拆钢模跨间拼缝位置的下方,且其平台内部搭设有操作架。本实用新型采用悬挑施工平台+悬挑免拆钢模体系,悬挑梁免拆钢模可灵活安装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结构简单牢靠且适应性更佳,悬挑施工平台仅作为操作平台使用,无需承担结构荷载,大大简化了其安装结构,提高了其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悬挑结构高效施工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立面呈现复杂化。传统悬挑构件施工使用悬挑模板架体,悬挑模板支撑架是一种利用悬挑在建筑物上的支撑结构搭设的施工用支撑架,悬挑工字钢上的模板支撑架施工过程复杂,施工过程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施工难度较大。随着悬挑构件跨度的增大及悬挑长度的增长,悬挑模板支撑架需要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安全系数不断减少,施工成本不断增加。并且模板拆除费时费力,需要等待悬挑构件混凝土拆模龄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高层悬挑结构高效施工体系,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层悬挑结构高效施工体系,包括悬挑梁免拆钢模、悬挑板免拆钢模和悬挑施工平台,所述悬挑梁免拆钢模分跨吊运拼装至设计位置,其主梁钢模一端与主体结构外立面处设置的预埋件焊接固定,另一端延伸至主体结构外侧并通过第二拉结机构与其上方的主体结构拉结相连,其次梁钢模和封边梁钢模分别垂直设于主梁钢模内侧及端部位置,且二者端部均与主梁钢模或者预埋件焊接固定,若干跨悬挑梁免拆钢模彼此相连形成一网格状受力整体,所述悬挑板免拆钢模固定铺设于悬挑梁免拆钢模上方,且其板面对应悬挑梁免拆钢模顶部开口位置贯通开设有操作口;
所述悬挑施工平台对应设置于悬挑梁免拆钢模跨间拼缝位置的下方,其内侧端与施工楼层下层的主体结构相连,其外侧端超出主梁钢模末端设置并通过第一拉结机构与其上方的主体结构拉结相连,其平台内部搭设有操作架,施工人员站在操作架上完成悬挑梁免拆钢模的焊接工作,且悬挑施工平台共设置两组,两组悬挑施工平台采用交叉移位的方法置于悬挑梁免拆钢模跨间拼缝位置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悬挑梁免拆钢模包括槽钢制作的梁底模,所述梁底模开口向上,其腹板上间隔焊接有若干个栓钉,且其两翼板内侧对应焊接有钢板制作的梁侧模,悬挑梁免拆钢模于主梁与次梁或主梁与封边梁相交位置通过割除主梁处梁底模翼板的方式实现贯通,且主梁与次梁或主梁与封边梁相交位置的梁底模腹板底面焊接固定有钢板制作的加固底托,所述梁侧模之间通过若干道连接钢筋拉结相连,其板面外侧与梁底模翼缘外立面处固定设置有支撑角钢,且其板面顶部焊接固定有连接角钢,所述支撑角钢底端与梁底模翼缘外立面焊接相连,所述连接角钢的立板塞焊在梁侧模与支撑角钢之间,其横板背离梁侧模设置并与支撑角钢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钢筋水平设置,其中一道连接钢筋对应设于梁侧模顶部并分别与梁侧模、连接角钢和悬挑板免拆钢模焊接相连。
优选地,所述悬挑板免拆钢模采用压型钢板分块拼装而成,其板面边缘搭设在连接角钢的横板上并通过栓钉固定,所述栓钉贯穿悬挑板免拆钢模并与连接角钢的横板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钢板和锚固钢筋,所述预埋钢板固定设置在主体结构外立面上,其板面上穿设有若干根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通过塞焊的方式与预埋钢板固定相连,其内侧端延伸至主体结构内部并与主体结构连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悬挑梁免拆钢模与预埋件连接位置通过定位托板加固,所述定位托板内侧端面和顶面分别与预埋件和悬挑梁免拆钢模底面焊接相连,且其底面与预埋件外立面之间焊接固定有加劲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314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就地补偿电容箱
- 下一篇:一种悬挑架三角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