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仪表板横梁的焊接反变形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43912.3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39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丁伟;毕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10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乔建璐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表板 横梁 焊接 变形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包括安装在焊接夹具上的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预压机构,所述预压机构包括压头和驱动压头靠近或远离仪表板横梁的翻转驱动装置;所述压头具有与仪表板横梁外壁贴合的弧形压紧面;本实用新型利用可上下翻转的压头向仪表板横梁施加压力,使仪表板横梁产生一个与焊接变形方向相反的预变形,以抵消施焊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变形,保证施焊后的仪表板横梁的尺寸精度符合要求;此外,由于压头的压紧面为与仪表板横梁外壁贴合的弧形面,增加压头与仪表板横梁的接触面积,保证仪表板横梁的受力均匀性,避免在预压过程中,仪表板横梁因局部受力过大产生凹坑,影响外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焊接变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的焊接反变形工装。
背景技术
仪表板横梁(即CCB)是汽车上重要的承载机构,汽车上的许多关键的动力部件和内饰部件如仪表盘、安全气囊、转向柱等都要以仪表板横梁为安装基准进行装配,对仪表板横梁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此外,仪表板、转向柱等设备均通过支架安装在仪表板横梁上,且这些支架均采用弧焊焊接方式固定在仪表板横梁上;但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施焊时存在高温,使得仪表板横梁产生严重变形(如收缩、弯曲变形等),难以保证施焊后的仪表板横梁尺寸,影响整车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其在焊接前利用压头预压仪表板横梁,使仪表板横梁产生一个与焊接变形方向相反的预变形,以抵消施焊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变形,保证施焊后的仪表板横梁的尺寸精度符合要求;同时,由于压头的压紧面为与仪表板横梁外壁贴合的弧形面,增加压头与仪表板横梁的接触面积,保证受力均匀性,避免仪表板横梁因局部受力过大产生凹坑,影响外观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包括安装在焊接夹具上的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预压机构,所述预压机构包括压头和驱动压头靠近或远离仪表板横梁的翻转驱动装置;所述压头具有与仪表板横梁外壁贴合的弧形压紧面;本实用新型利用可上下翻转的压头向仪表板横梁施加压力,使仪表板横梁产生一个与焊接变形方向相反的预变形,以抵消施焊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变形,保证施焊后的仪表板横梁的尺寸精度符合要求;此外,由于压头的压紧面为与仪表板横梁外壁贴合的弧形面,增加压头与仪表板横梁的接触面积,保证仪表板横梁的受力均匀性,避免在预压过程中,仪表板横梁因局部受力过大产生凹坑,影响外观质量。
优选地,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为翻转气缸,所述翻转气缸具有可上下翻转的翻转座,所述压头通过连杆与翻转座连接,以控制压头靠近或远离仪表板横梁。
优选地,所述压头的施压方向固定,所述压头的顶面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杆上,且压头与连杆之间具有可调节压紧力的垫片;当需要改变预压变形量时,无需更改翻转气缸的行程,只需在压头与垫片之间增减垫片,即可改变施加在仪表板横梁上的压紧力;而且,在调节过程中,压紧力方向始终保持不变,避免因更改翻转气缸行程修改压紧力大小引起的压紧力方向改变问题,有效保证预变形的变形方向符合要求。
优选地,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包括直线驱动装置和铰接杆;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具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端,所述铰接杆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铰接杆的第一连接端与直线驱动装置的活动端铰接,所述铰接杆的第二连接端与压头的顶面连接;所述铰接杆上设有位于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的第三连接端,所述铰接杆的第三连接端与支架的顶端铰接,从而将直线驱动装置的直线运动转换成铰接杆的上下摆动,从而使得压头靠近或远离仪表板横梁,实现仪表板横梁的预压变形。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电动推杆、直线气缸或者液压推杆,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仪表板横梁外壁贴合的弧形支撑面,所述支撑座与压头配合限制仪表板横梁的变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仪表板横梁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43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形变组件、外盒包装组件及内衬包装组件
- 下一篇:一种侧围外板拉延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