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高温气体导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45603.X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81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中宪;牟丽莎;杨辉前;张友群;蒋顺业;魏亚平;徐前;吴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9;H01M50/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唐锡娇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高温 气体 导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高温气体导流结构,包括导流罩、密封法兰、密封条、固定螺栓、动力电池箱体、泄气阀,所述导流罩的密封部设有密封法兰、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左固定支耳和右固定支耳且与密封法兰一体成型,所述左固定支耳上设有左安装孔,右固定支耳上设有右安装孔,所述密封条粘贴在密封法兰上,两颗所述固定螺栓分别经左安装孔、右安装孔,将导流罩固定在动力电池箱体上,安装位置能完全覆盖泄气阀。本实用新型具有耐高温性能、更有益的密封性能,更好的减少对车辆的损伤,避免起火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高温气体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热失控作为动力电池最严重的失效形式,发生时,会产生大量高温可燃气体。高温气体从电池包内经泄气阀排出包外,如不加以引导控制,对车身其他部件会造成灼伤、烧损,甚至引发大规模的起火燃烧事故。因此需要一种导流装置,对高温气体排向加以控制,使其减少对车辆的损伤,避免起火事故发生。
现有的导流罩未考虑自身电泳漆的耐温情况,存在因高温气体导致起火的风险;且现有导流罩与动力电池箱体接触面密封性差,导致引流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高温气体导流结构,具有耐高温性能、更有益的密封性能,更好的减少对车辆的损伤,避免起火事故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高温气体导流结构,包括导流罩、密封法兰、密封条、固定螺栓、动力电池箱体以及其上的泄气阀。所述导流罩具有密封部和开口部,在所述密封部设有密封法兰,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左固定支耳和右固定支耳且与密封法兰一体成型。所述左固定支耳上设有左安装孔,右固定支耳上设有右安装孔;所述密封条粘贴在密封法兰上;两颗所述固定螺栓分别经左安装孔、右安装孔,将导流罩固定在动力电池箱体上,安装位置能完全覆盖泄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密封法兰面、左固定支耳、右固定支耳为钣金结构,经冲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表面经电泳涂有电泳漆层,电泳漆耐温大于450°C。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为硅胶泡棉,宽度3.5mm,高度3m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的气体出口朝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热失控后高温气体导流装置,自身具有耐高温性,且密封面与动力电池箱体密封更好,能更有效的将电池热失控后高温气可燃体流向导向地面,最大程度的减少高温气体对车身的损伤,避免大面积的燃烧事故发生,同时也大幅减低了车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动力电池高温气体导流结构的导流罩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动力电池高温气体导流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动力电池高温气体导流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导流罩、2-密封法兰、3-密封条、4-左固定支耳、5-右固定支耳、6-左安装孔、7-右安装孔、8-动力电池箱体、9-固定螺栓、10-泄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高温气体导流结构,包括导流罩1、密封法兰2、密封条3、动力电池箱体8、固定螺栓9、泄气阀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456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整机传动轴头定位锁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床用空气净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