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模具产品的顶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45638.3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92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高昌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庆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3 | 分类号: | B29C45/4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注塑 模具 产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产品的顶出结构,包括模仁和顶针,所述模仁上设有型腔和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模仁并且连通型腔,所述顶针设置于通孔内,所述模仁上还设有气道,所述气道的一端连通型腔,另一端通过通气管连接气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顶针结构上增加了气顶结构,使得产品在未得到完全冷却时也可以通过气体轻松顶出,既能避免了传统顶针顶出包力过大导致产品外观不良,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生产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产品的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注塑模具顶出系统,传统顶针依然是最为广泛的顶出方式。然而,在一些模具尤其是汽车软胶注塑以及化妆品等模具中,由于产品表面的特殊要求以及软胶注塑时产品顶出会变形,因此需要在产品顶出方面需要进行适当的技术改进。同时,为了追求产品的生产效率,如何实现快速顶出仍是现阶段注塑模具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现有注塑模具常规的顶出方式主要有:顶针顶出、顶块顶出、推板顶出、司筒顶出等,经过行业多年实践应用均能稳定、高效地实现注塑模具的产品顶出。相对于常规注塑件顶出的方式,部分汽车软胶产品(如:TPR、TPU等软性塑胶)因在顶针顶出时部分胶位陷入模具中,而自身性能容易形变导致无法脱出。传统的方式是降低生产周期使得产品冷却固化再采用顶针强行顶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产品的顶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产品的顶出结构,包括模仁和顶针,所述模仁上设有型腔和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模仁并且连通型腔,所述顶针设置于通孔内,所述模仁上还设有气道,所述气道的一端连通型腔,另一端通过通气管连接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气道的端部通过气顶阀连接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气顶阀包括气体分流板和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一端连接气道,所述气体分流板设置在支撑筒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分流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气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的直径大于气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为锥形筒,其直径较小的一端连接气道。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上设有流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上设有流量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顶针结构上增加了气顶结构,使得产品在未得到完全冷却时也可以通过气体轻松顶出,既能避免了传统顶针顶出包力过大导致产品外观不良,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生产周期。
2)设置了气顶阀对气体进行分流,使其可以更加均匀地施加在整个产品表面,提高顶出的效果。
3)气顶阀的支撑筒为锥形或直径大于气道,用于更好地扩散气体压力,避免气体对产品表面产生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型腔,2-模仁,3-顶针,4-气道,5-通气管,6-流量传感器,7-气顶阀,71-支撑筒,72-气体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庆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庆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456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液化妆品生产加工搅拌设备
- 下一篇:入水检测电路及入水设备